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入口河段, 分布着多级含湖相沉积的阶地, 在河床下还埋藏有巨厚的河湖相覆盖层。通过对阶地沉积和河床覆盖层浅部沉积物的光释光和14C测年, 初步建立了河谷上部沉积的地层年代学框架, 揭示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入口河段在末次盛冰期以来至少发育2期古堰塞湖(古堰塞湖Ⅰ, 古堰塞湖Ⅱ), 其沉积年龄分别为7~9ka、20~30ka, 并形成2级连续的海拔高度分别为2 906~2 956m、3 100~3 060m的堆积阶地(T1, T2)。古堰塞湖的沉积时间与青藏高原地区末次冰期冰盛期和全新世早期低温事件相对应, 推测是南迦巴瓦峰西坡的则隆弄冰川活动形成冰川堰塞坝堵塞河道的结果。古堰塞湖Ⅰ分布范围较小, 在大渡卡—米瑞发育湖相沉积, 湖尾大致在米林县城附近, 沉积厚度5~8m。古堰塞湖Ⅱ发育范围较广, 湖相沉积在大渡卡—卧龙均有出露, 湖尾大致在朗县附近, 最大沉积厚度超过100m。古堰塞湖Ⅱ被后期河流冲刷, 可形成1~3级次级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