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四川宜宾地区地震定位及速度结构
张致伟, 龙锋, 王世元, 宫悦, 吴朋, 王辉, 江国茂
地震地质
2019, 41 (4):
913-926.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9.04.007
文中基于2008年1月-2015年5月四川、云南区域台网及宜宾地方台网记录的地震观测资料,对四川宜宾的地震密集区开展了地震定位和速度结构反演工作,研究该区域地震活动的三维空间分布和不同深度的速度结构特征。重新定位结果显示,宜宾地区的地震活动具有明显的空间丛集性,主要集中分布在长宁-珙县和珙县-筠连,2个地震密集区均呈现不对称的共轭分布,地震活动在密集区最东段出现相向扩展的现象。长宁-珙县的地震活动区位于长宁背斜核部,在珙县附近存在稀疏段,其东南侧的地震活动频次和强度明显高于西北侧,且震级较大的地震震源深度相对较深,远离珙县的地震震源深度逐渐变浅。P波速度结果显示,地震密集区在10km的优势深度范围内均表现出相对较高的P波速度,尤其在珙县北西侧和筠连以东地区,珙县东南侧的P波速度呈现随深度增大逐渐增加的特征,特别是在深6km处呈现相对较高的波速。这些高速区一般与地下较脆、较强的岩体有关,往往是应力最为集中的区域。地震活动主要发生在高、低速过渡的区域,速度结构的不均匀性可能是控制该区地震分布的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