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华北克拉通中西部地区的地壳结构研究
潘纪顺, 李朋辉, 段永红, 赵延娜, 彭诣淙, 孙凯旋
地震地质    2021, 43 (5): 1269-1291.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1.05.014
摘要755)   HTML29)    PDF(pc) (9041KB)(164)    收藏

华北克拉通是中国最古老的克拉通, 是中国大陆的主要构造单元, 从太古代到中生代以来的地质记录较完整, 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 是研究大陆形成和演化的天然实验场地。中生代以后, 华北克拉通发生了一系列复杂的构造运动与演化进程, 东部因岩石圈减薄而形成一系列的裂陷盆地, 地壳结构复杂。而西部岩石圈厚度大, 鄂尔多斯地块的地壳结构相对简单。山西断陷带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地块与西部鄂尔多斯地块之间, 其地壳与岩石圈结构从西部稳定的克拉通结构变化为东部破坏严重的克拉通结构, 过渡特征明显。因此, 揭示山西断陷带及其两侧区域的构造特征对研究华北克拉通的破坏动力学过程有着重要意义。文中利用华北克拉通中西部地区(34°~41°N, 107°~117°E)的150个流动地震台站近3a记录的远震波形资料, 采用P波接收函数的H-κ扫描叠加法和共转换点(CCP)叠加法处理计算, 获得了研究区的地壳速度结构图像。结果表明, 鄂尔多斯地块内的地壳厚度为37~47km, 莫霍面较为平坦。山西断陷带的地壳厚度为34~46km, 在临汾盆地凹陷的正下方, 莫霍面呈现出明显的上隆, 上隆量为4~10km, 推断山西断陷带的形成与地幔物质的运动有着密切关系。通过与该区域已有的布格重力异常资料进行对比, 研究区地壳厚度的分布特征与太行隆起东、 西部地区分别呈现出正、 负的布格重力异常分布特征一致。该区域不同构造单元内的地壳厚度和波速比计算结果表明, 3个构造单元内的波速比均随地壳厚度的增加而不同程度地减小。整体看来, 研究区以111.5°E为界分为东、 西2个区, 111.5°E以西的鄂尔多斯地区的泊松比较111.5°E以东的山西断陷带低, 反映出鄂尔多斯地块东部地区具有稳定的古老地块特征, 地壳结构相对简单; 而山西断陷带下方上地幔物质上涌导致其泊松比比两侧山区的泊松比高。就山西断陷带而言, 以38°N为界可分为南、 北2个区域, 38°N以北的区域内地壳因存在部分熔融而呈现低速特征, 而38°N以南的区域仍然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地壳特性而呈现高速特征。山西断陷带分南、 北2个区域的原因可能与山西断陷带不均匀沉降有关, 其有关的地球动力学过程需要更多的资料来进一步综合研究。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库水渗流与荷载对水库地震形成的影响分析
刘远征, 马瑾, 姜彤, 潘纪顺
地震地质    2010, 32 (4): 570-585.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0.04.005
摘要1483)      PDF(pc) (3129KB)(1327)    收藏
文中从库区水文地质结构及库水重力对库区附近断层库仑应力的影响出发分别进行讨论,得出以下结论:1)当蓄水区域存在碳酸盐岩地层,且岩体存在较大、较深的饱和或非饱和溶洞、矿洞时,该洞穴被库水淹没后,容易形成快速响应型地震。2)通过数值计算可知,库水重力对库区附近断层库仑应力的影响,与区域背景应力场、断层产状及断层与水库的相对位置有关。当水库位于断层下降盘,且断层倾角较大时,对断层失稳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此时,正倾滑断层局部与逆倾滑断层整体易出现库仑应力值增加。具有相似地表出露环境与产状的正倾滑断层库仑应力最大正增量大于逆倾滑断层库仑应力最大正增量。摩擦系数为0.6时,重力引起的断层库仑应力的最大正增量约为饱和溶洞内孔隙压力影响值的1/4。孔隙压力的作用更值得重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4)
3. 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基底结构研究
段永红, 张先康, 杨卓新, 张成科, 赵金仁, 潘纪顺
地震地质    2003, 25 (3): 501-508.  
摘要1829)      PDF(pc) (2231KB)(896)    收藏
利用在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布设的4条深地震测深剖面和1个三维地震透射台阵的Pg波资料,用有限差分方法反演了该地区的基底速度结构。对该地区的基底速度结构特征及P波速度5.9~6.0km/s所对应的结晶基底的界面形态、深度等进行了讨论。反演结果表明,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基底深度变化不大,一般为2.0~3.0km,最深处位于天池火山口下和二道白河-池西之间;最浅处位于松江附近,约为1.5km。同时发现天池火山口下及二道白河-池西保护站之间是两处低速区,结晶基底深度为4.0km,其中二道白河-池西保护站之间的低速区对应于地质构造上的地堑构造。提出基底速度横向变化剧烈和基底深度突变的特征可以作为断层存在的一种标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复杂介质结构中折射界面的哈格多恩原理波前成像
徐朝繁, 张先康, 朱金芳, 段永红, 田晓峰, 潘纪顺
地震地质    2002, 24 (4): 542-548.  
摘要1574)      PDF(pc) (11390KB)(699)    收藏
在城市活断层探测中,浅层结构常常表现为强烈的非均匀性,界面横向强烈起伏,层内速度变化较大,传统的基于平界面均匀层模型的折射资料处理方法不能适用.研究开发能应用于复杂介质结构中折射资料处理的方法就显得十分必要.文中基于惠更斯原理,用波前扩张法对波场作正演计算,根据哈格多恩折射波前成像原理,在lecomte算法和Hole有限差分计算程序的基础上,开发出1种复杂介质结构中折射资料的处理方法与软件,并用此方法处理了福州城市活断层折射探测试验中在义序完成的2条折射剖面资料.结果表明:探测区浅层为3层结构,分别为盖层、强风化层和基岩.基岩顶界面的埋深约为58~52m,盖层P波速度变化较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城市活断层高分辨率地震勘探震源对比试验研究
潘纪顺, 刘保金, 朱金芳, 张先康, 方盛明, 王夫运, 段永红, 徐朝繁
地震地质    2002, 24 (4): 533-541.  
摘要2472)      PDF(pc) (5549KB)(5187)    收藏
国内外大量地震震例研究表明,巨大的城市地震灾害主要是由隐伏于城市之下的活动断裂上发生的地震造成的,因此,探测城市活断层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是目前探测城市活断层较为有效的地球物理方法,它包括激发技术、接收技术、观测系统、地震数据处理与解释技术等.而震源是地震勘探的首要问题,城市特定的人文环境和城市活断层的特点对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震源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较小的断距决定了要有较宽的震源谱,城市较严重的干扰决定了震源要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通过在福州市跨八一水库断裂进行的可控震源、真空加速落锤、锤击震源、枪震源以及炸药震源的试验研究,利用频谱分析技术,得到了各种震源谱的特性,并给出了可控震源、真空加速落锤和锤击震源叠加时间剖面对比,探讨了各种震源在城市活断层探测中的有效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80)
6. 华北克拉通中西部地区地壳结构研究
潘纪顺 李朋辉 段永红
地震地质   
录用日期: 2021-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