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利用双差地震成像方法反演辽南地区地壳速度结构
王亮, 焦明若, 钱蕊, 张博, 杨士超, 邵媛媛
地震地质    2022, 44 (2): 378-394.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2.02.007
摘要651)   HTML23)    PDF(pc) (14665KB)(446)    收藏

文中利用辽宁地区“十五”改造前后共67个区域地震台记录的1975年8月—2017年12月期间的地震震相观测报告, 通过双差地震成像的方法, 采用tomoDD软件对辽南地区进行了地震重新定位及速度结构反演。通过计算得到了辽南地区记录大部分地震的重新定位结果和4km、 13km、 24km、 33km几个深度上较好的P波速度结果。重新定位结果显示, 海城余震区和盖州震群活动区域作为辽南地区主要的地震活动区域, 其地震活动具有明显的NW向展布特征。P波层析成像结果则反映了辽南地区浅部速度结构与地质构造较为一致的特点。海城余震区所处的海城河断裂在浅层存在高速体, 在4~12km深度存在低速体, 且低速体向E不断加深侵入。金州断裂不同分段的端部存在高速体, 其断裂端部的盖州震群发生在高速体区域, 推测盖州震群的活动可能是在应力积累的条件下受到液体侵入而使岩石的含水饱和率上升所致。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利用背景噪声成像技术反演宁夏及邻区S波速度结构
谢辉, 马禾青, 焦明若, 马小军, 张楠, 李青梅
地震地质    2017, 39 (3): 605-622.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7.03.012
摘要675)   HTML    PDF(pc) (9596KB)(278)    收藏
利用宁夏及邻区90个地震观测台站记录的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地震波形数据,根据噪声成像方法得到研究区瑞利面波群速度频散资料,获得了宁夏及邻区下方地壳上地幔三维S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在10~40km深度范围内,银川地堑和六盘山断裂带下方呈现出低速异常体,随着深度的增加低速异常在阿拉善地块与青藏高原NE缘弧形构造区之间成为环绕兰州盆地的低速异常区;研究区地壳及上地幔三维S波速度结构存在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这些结果对于研究宁夏及邻区活动构造带的动力学和强震发震机理有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紫坪铺水库地区震源位置和速度结构的联合反演
王亮, 周龙泉, 黄金水, 焦明若, 梁一婧, 杨牧萍
地震地质    2015, 37 (3): 748-764.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5.03.007
摘要619)      PDF(pc) (8970KB)(534)    收藏

利用紫坪铺水库7个库区地震台站和10个区域地震台站记录的2004年8月至2008年5月的地震震相观测报告, 通过震源位置和速度结构联合反演的方法, 采用Simulps14软件对紫坪铺水库地区进行了小震精定位及速度结构反演.通过计算得到了紫坪铺水库地区记录到的几乎所有地震的精定位结果, 以及0km、3km、6km和10km几个层面上较好的P波速度和波速比分布情况.精定位结果显示, 紫坪铺水库地区的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在虹口、玉堂镇和水磨3个地区.层析成像和波速比结果则较好地反映了紫坪铺地区受到水库渗水的影响范围及紫坪铺水库对汶川地震的影响.整体上来讲, 紫坪铺水库的西南端水库渗水作用最大深度≤8km, 汶川主震深度上没有明显的P波低速异常, 也没有明显的波速比高值异常, 说明水的渗透作用并没有达到汶川主震位置深度, 即水对汶川地震的发生没有直接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2012年2月2日盖州ML4.7震群序列特征及发震构造探讨
曹凤娟, 王亮, 焦明若, 翟丽娜, 王岩
地震地质    2013, 35 (4): 842-852.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3.04.013
摘要753)      PDF(pc) (2861KB)(774)    收藏
2012年2月2日盖州ML4.7震群序列随着时间的推移能量释放有逐渐减弱的趋势,期间有2次明显的加速释放过程。双差定位结果显示,盖州震群空间分布主要集中在金州断裂和营口-海城断裂之间,大体呈NW向展布,序列随时间有从金州断裂向营口-海城断裂迁移的趋势,震源深度大部分集中在6~9km。2月2日发生的2次4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P轴方位为94°~120°,这与前人对这一地区区域构造应力场研究的结果基本吻合,表明2月2日发生的盖州ML4.7地震序列是在NWW或近EW向区域应力场作用下,金州断裂走滑错动的结果。但7月12日和11月1日的2次4级地震的P轴方位转变为近NS向,且从精定位结果来看,这2次地震有往NW向营口-海城断裂迁移的趋势,由此推测这2次明显的应力释放过程不单纯是金州断裂滑动的结果,营口-海城断裂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声发射等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盖州ML4.7震群的发震构造为NE向的金州断裂和营口-海城2条雁行断裂。该震群的发生可能是金州断裂和营口-海城断裂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也表明在区域应力场作用下,金州断裂和营口-海城断裂有活动的迹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海城地震地区地壳三维结构特征
李荣安, 徐平, 焦明若, 王小风
地震地质    1997, 19 (1): 9-13.  
摘要1411)      PDF(pc) (1260KB)(1081)    收藏
用一种新的地震波速图象研究方法和计算程序,处理了辽宁省地震台网观测资料,反演得到海城地震地区及其周围地壳三维速度结构,再次证实海城震区东西两侧的地壳结构有明显差异,海城地震的震源位于一个北西走向的低速体上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8)
6. 利用双差地震成像方法反演辽南地区地壳速度结构
王亮 焦明若 钱蕊 张博 杨士超 邵媛媛
地震地质   
录用日期: 2021-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