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基于D-InSAR和PFC2D技术的白格滑坡稳定性分析
靳立周, 王盈, 常文斌, 田颖颖, 袁仁茂
地震地质    2023, 45 (1): 153-171.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3.01.009
摘要377)   HTML10)    PDF(pc) (7988KB)(132)    收藏

2018年10月11日和11月3日, 位于金沙江上游右岸的西藏江达县波罗乡白格村先后发生了2次特大规模的滑坡堵江事件, 经人工干预后险情得以解除。运用差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D-InSAR)技术对白格滑坡后缘的潜在危岩体进行了7.5d连续不间断的监测, 结果表明: 滑坡体上侧区域目前仍然不稳定, 具有再次发生滑坡堵江的危险。基于此, 文中利用颗粒流软件PFC2D模拟了滑坡后缘潜在危岩体在自身重力、 强降雨、 地震条件下的稳定性状况。模拟结果表明: 后缘潜在危岩体在静力作用下不会产生明显的失稳滑动, 在强降雨和强地震动条件下会发生失稳破坏, 可能会再次堵塞金沙江并形成堰塞湖。根据文中的模拟结果可对滑坡稳定性做出科学评价, 同时为以后类似滑坡的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金沙江中游永胜昔格达层软沉积变形构造
王莅斌, 尹功明, 袁仁茂, 王盈, 苏刚
地震地质    2020, 42 (5): 1072-1090.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0.05.004
摘要715)   HTML    PDF(pc) (16626KB)(140)    收藏
在一定的地质环境中, 地震可引起大范围的砂土液化和软沉积变形, 所造成的破坏可能远大于地震震动直接造成的破坏。 金沙江中游的永胜县涛源镇沿江分布有大面积的昔格达组湖相沉积物。 同时, 活动性强、 地震频发的程海断裂带正好从永胜县涛源镇一带通过。 在昔格达组未固结时, 可能发生过1次强烈的地震触发了昔格达组的变形。 基于研究剖面的变形特征分析认为: 地震触发的大规模软沉积变形构造剖面中需存在砂层, 下伏砂层、 上覆黏土层的 “二元结构”是地震触发软沉积变形构造的理想地层结构, 且下伏砂层的厚度和变形强度决定了上覆黏土层变形强度; 砂层中含有上覆黏土挤落的团块等非原层物质, 砂层的上、 下层面高低起伏不平; 黏土层中的主要变形构造有地层错位、 无根断层、 砂层挤入、 砂层管道、 黏土层复杂褶曲、 负载构造、 火焰构造和肿缩构造等; 变形构造样式复杂, 无明显规律, 且可形成大规模的强烈地层变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基于D-InSAR和PFC2D技术的白格滑坡稳定性分析
靳立周 王盈 常文斌 田颖颖 袁仁茂
地震地质   
录用日期: 2021-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