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敦化-密山断裂带及周边地区的航磁特征与深部构造
王禹丹, 张景发, 田甜
地震地质    2022, 44 (2): 448-460.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2.02.011
摘要520)   HTML10)    PDF(pc) (6108KB)(169)    收藏

文中利用小波多尺度分析法对敦化-密山断裂带北端及周边区域地区的航磁数据进行反演, 分析了不同深度下的地壳磁性特征, 对敦化-密山断裂与周边断裂的深部构造特点及交切关系进行了探究, 同时利用Parker法反演了该区域磁性层的下界面, 得到该区域的居里面深度。结果表明: 在航磁浅源场中, 浅地表及上地壳介质比较复杂, 敦化-密山断裂带表现为串珠状的小尺度异常; 在航磁深部场中, 中上地壳主要是盆地构造基底岩石的磁性不同导致的磁异常, 断裂带形成磁性梯度带, 影响了航磁特征, 并切穿至居里面。区域居里面的埋深为22.3~29.9km, 埋藏较深的区域位于虎林县南, 敦化-密山断裂带对该区域的居里面分布具有控制作用。文中同时结合发震规律与莫霍面分布, 探讨了该区域地壳的稳定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郯庐断裂带南段重力异常及不同深度的横向构造特征
王鑫, 张景发, 姜文亮, 蒋洪波, 田甜, 高敏, 付萍杰
地震地质    2016, 38 (2): 370-385.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6.02.011
摘要829)      PDF(pc) (8444KB)(337)    收藏

为研究郯庐断裂带南段及周边构造的深部特征、空间展布、交切关系,文中利用小波多尺度分析方法对该地区的布格重力场进行场源分离,剖析不同深度下的地壳横向构造;同时采用Parker变密度模型对莫霍面深度进行反演分析。研究表明,郯庐断裂带南段表现为NNE走向的大型重力区域场梯度条带,切割深度达岩石圈地幔,其两侧密度结构及构造特征差异明显。沉积层及上地壳密度结构复杂,郯庐带东支2条断裂形成线性异常纵贯区域;而西支2条断裂线性异常较弱,截切EW向的重力异常体断续延展。中、下地壳密度结构简单,断裂带形成宽缓的低异常条带,反映了白垩纪-古近纪伸展环境下造成的地堑式构造。西支2条主干断裂纵穿合肥市,沿肥东凹陷西缘向S延伸,由于舒城以南的高密度圈闭体遮挡,尖灭于舒城县一带;而肥中、六安-合肥、肥西-韩摆渡EW向的深大断裂交切于西支,未延伸至东支。该区近代小震多发生于断裂构造所对应的重力高、低异常转化带之间,尤其是断裂之间的交会处与郯庐构造带内部,郯庐断裂带南段为历史强震空区段,考虑到断裂带莫霍面陡变及与多条深大断裂交切等深部环境,中强震危险性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7)
3. 敦化-密山断裂带及周边地区航磁特征与深部构造
王禹丹 张景发 田甜
地震地质   
录用日期: 2021-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