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基于GIS和logistic模型的地震滑坡致死人数快速评估方法
白仙富, 聂高众, 叶燎原, 戴雨芡, 余庆坤
地震地质    2021, 43 (5): 1250-1268.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1.05.013
摘要764)   HTML13)    PDF(pc) (3316KB)(318)    收藏

科学评估地震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数量, 是提高地震人员伤亡评估准确性和完善地震灾害损失评估体系的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 这一问题却至今没有完善的解决方案。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GIS和logistic模型的地震滑坡致死人数快速评估方法, 尝试在此方面开展研究。该方法包括3个步骤: 1)在GIS中将评估区划分为1km×1km的网格单元, 把网格范围内的人口数量赋值给网格单元作为其人口属性信息; 2)基于回归的logistic模型, 根据网格单元的地震滑坡危险性属性计算各网格单元的地震滑坡致死率; 3)计算各公里网格单元的地震滑坡致死人数, 然后进行整个研究区的地震滑坡致死总人数评估。利用本方法, 以2014年“8·3”鲁甸MS6.5地震, 2012年“9·7”彝良MS5.6、 MS5.7地震和2008年“5·12”汶川MS8.0地震的3个地震灾区为研究区, 进行了地震滑坡致死人数测试。其中, 基于鲁甸震例构建地震滑坡致死人数快速评估方法并评价其有效性, 利用彝良和汶川震例测试该方法在更广范围内开展地震滑坡致死人数快速评估时的外延性和适用性。基于文中提出的模型评估得到鲁甸地震灾区因地震滑坡导致的死亡人数为233人, 与实际因地震滑坡导致的死亡和失踪共250人相比少17人, 死亡总数评估误差率为6.80%; 公里网格单元死亡人数评估结果的Kappa检验值为0.912, 表明用所建模型计算的死亡人数与实际死亡情况的一致性较好, 模型具有很好的统计学意义。而外延适用性分析结果显示: 汶川地震时滑坡导致的死亡和失踪合计约20 000人, 模型评估的结果为18 732人, 死亡总数评估的误差率约为6.5%; 模型评估的彝良地震灾区地震滑坡致死人数为48人, 比实际死亡人数少11人, 死亡总人数评估误差率为18.64%, 公里网格单元死亡人数评估结果的Kappa检验值为0.889。实例研究结果表明: 在允许存在一定误差的前提下, 文中所提出的地震滑坡致死人数快速评估方法可推广应用到其他区域地震滑坡灾害导致的人员死亡数量的估计中, 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外延适用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高精度承灾体数据支撑的地震灾情快速评估
安基文, 徐敬海, 聂高众, 白仙富
地震地质    2015, 37 (4): 1225-1241.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5.04.022
摘要695)      PDF(pc) (6476KB)(452)    收藏

地震灾情快速评估是震后地震应急响应的核心技术支撑。目前, 随着高精度人口社会经济数据的推广, 中国地震局下属单位的地震灾情快速评估所采用的承灾体数据大多由原来的县级精度提升到30″×30″(经纬度)的高精度。然而, 基础数据精度得到提升的同时, 灾情评估的主要算法和技术流程却没有改变。结果是评估准确度得到了一定提高, 而县级精度数据支撑下的评估耗时较多(10~20min, 大震时可在30min以上), 震害损失空间分布不够精细等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因此, 文中首先介绍了高精度承灾体数据(30″×30″), 描述地震灾情快速评估的原理及县级数据支撑下的实现过程, 之后阐述利用高精度承灾体数据改善地震灾情快速评估数据基础的原理, 在评估过程中利用栅格代数运算提高计算效率和保持数据精度的原理, 以及通过分割和重新组织快速评估技术流程提高评估速度的方法。经试验验证, 改进后地震灾情快速评估的准确度有所提高, 能够产出高精度的(30″×30″)的震害分布, 并且评估耗时缩减到1min以内(不含出图耗时)。大范围的高精度承灾体数据是一种模拟数据而非调查数据, 尽管其基础是普查数据, 但准确度与实际情况仍有一定的差距, 需要进一步研究与优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3. 基于GIS和logistic模型的地震滑坡死亡人数评估方法
白仙富 聂高众 叶燎原 戴雨芡 余庆坤
地震地质   
录用日期: 2021-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