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1902年阿图什MS8¼地震重现下的人员伤亡风险分析——以喀什市和阿图什市为例
聂文钰, 范熙伟, 李华玥, 齐远猛, 刘敏
地震地质    2025, 47 (2): 627-648.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5.02.20240156
摘要107)   HTML12)    PDF(pc) (16445KB)(20)    收藏

喀什市和阿图什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 塔里木盆地西缘, 是中国西北地区2座重要城市。该区域地处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带的帕米尔构造结, 是全球陆内俯冲作用最强烈、 地震活动最频繁的地区之一。历史记录显示, 1902年该区域曾发生MS8¼大地震, 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文中以该历史地震的烈度情景作为确定性地震情景, 基于时序手机信令数据和机器学习方法提取研究区建筑物功能类型, 并结合高分辨率人口热力数据及网格与单体建筑之间的映射关系, 基于面积加权将网格内人口分配至建筑物中。随后, 基于建筑功能类型、 时间特征及其与人员在室率之间的关系, 确定研究区室内人口的空间分布。通过对确定性地震情景下建筑物震害程度的量化分析, 明确研究区在特定地震情景下的建筑物损伤情况。采用建筑易损性分析方法, 在30″网格尺度上分别估算了阿图什地震重现时喀什市和阿图什市白天与夜间的人员死亡风险。此外, 为分析人口热力数据在地震人员伤亡风险评估中的作用, 文中对基于人口热力数据方法与基于人口普查数据方法所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 在阿图什MS8¼历史地震情景下, 研究区人员死亡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喀什市和阿图什市城区等人口经济密集区, 夜间的人员死亡风险高于白天。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基于无人机热红外遥感数据的地震倒塌房屋提取
范熙伟, 聂高众, 邓砚, 安基文, 夏朝旭
地震地质    2021, 43 (6): 1657-1670.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1.06.017
摘要649)   HTML22)    PDF(pc) (11479KB)(171)    收藏

遥感技术具有高效、 快速获取大范围地表信息的能力, 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物分布和高度等参数的获取, 以及震后灾情快速获取等工作, 如震后倒塌房屋的研判和提取、 震后滑坡、 堰塞湖等次生灾害的识别等。但是, 目前常用的可见光遥感技术无法在夜间获取信息。为了提高震后夜间获取灾情信息的能力, 文中以北川地震遗址作为研究区, 尝试利用无人机获取热红外遥感数据, 并进行倒塌房屋的提取研究。将可见光遥感数据提取的倒塌房屋作为真值进行对比, 发现热红外遥感数据可用于夜间倒塌房屋的识别, 其总体精度为0.86, 其中3种破坏类型房屋的用户精度都在0.8以上。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微型无人机在2016年11月25日阿克陶MW6.6地震中的应用探索
付博, 李志强, 陈杰, 范熙伟, 李晓丽, 李涛, 姚远, 刘耀辉
地震地质    2018, 40 (3): 672-684.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8.03.012
摘要611)   HTML    PDF(pc) (4915KB)(410)    收藏
2016年11月25日新疆阿克陶发生MW6.6地震,为了更好地做好野外考察工作,利用微型无人机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以探索其在震后考察中的应用。地表破裂对于地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选取阿克陶地震的宏观震中地区作为研究区,利用小型旋翼无人机获取具有一定重叠度的可见光遥感图像,基于摄影测量原理获取数字表面模型与数字正射影像,对具有垂直位错的地表破裂进行了识别,并选取6处特征点画出高程剖面线。在高程剖面图中,选取曲线上地表破裂两侧较平稳部分做拟合趋势线,选取落差处稳定的点带入2条直线方程,将差值作为特征点处的垂直位错。得出6处特征点的地表破裂的垂直位错为4.4~10.4cm,并利用高程数据推测了具有垂直位错的疑似地表破裂,为地表破裂的现场调查提供了新的辅助办法。此外,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陶县的布伦口乡为例,对外界条件恶劣的布伦口地区进行了DEM的快速获取。通过与RTK实地测量数据比对,对极端条件下微型无人机的数据精度进行了评价,计算得到2组数据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996 6,其结果可以很好地满足野外调查需要,最后对本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基于摄影测量技术的房屋提取方法——以中国西部地区乡村为例
范熙伟, 聂高众, 邓砚, 安基文, 李华玥, 吴兵
地震地质    2017, 39 (4): 805-818.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7.04.014
摘要652)   HTML    PDF(pc) (7488KB)(284)    收藏
房屋的分布位置、面积和高度等信息对城乡规划、地震应急和减灾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星载或机载可见光遥感图像进行地物信息自动提取,是高效快速获取大面积房屋数据的重要手段。但是,当出现同物异谱或异物同谱现象,以及地物遮挡的影响时,基于光谱信息的传统地物分类或提取方法房屋提取精度较低。文中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琼哈拉峻村房屋和农田光谱信息相似的地区,利用小型旋翼无人机获取了在航向和旁向具有一定重叠度的可见光遥感图像。然后,基于摄影测量原理获得了研究区的数字表面模型(Digital Surface Model,DSM)、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和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阈值分析DSM和DEM差值提取出房屋像元及其面积和高度等信息。通过与传统监督分类法对比发现,使用摄影测量方法基于高度信息的房屋提取其用户精度和制图精度分别为88.69%和97.42%,而监督分类法提取房屋的精度分别为43.23%和85.30%,说明文中提出的方法在房屋和背景信号差别较小的区域时精度更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2016年7月31日广西苍梧5.4级地震灾害特征分析
周军学, 聂高众, 谭劲先, 李莎, 范熙伟, 毕熙荣
地震地质    2017, 39 (4): 781-792.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7.04.012
摘要1089)   HTML    PDF(pc) (6510KB)(271)    收藏
2016年7月31日广西苍梧县发生5.4级地震,震源深度10km,位于广西、湖南、广东3省(区)交界,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人口分布、气候条件等。此次地震相比国内同等级地震,造成的灾害损失相对较轻,但其打破了华南少震弱震地区的平静,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经过现场实地考察和总结分析,得出苍梧地震7大灾情特征:发生于少震弱震地区;灾区人口密度低;灾区建筑类型单一,经济发展水平低;地震动持续时间短;余震少且震级低;地震未引发大型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台风等气候灾害多发,易与地震灾害叠加。文中通过介绍此次地震的基本概况,初步分析了苍梧地震的灾害特征,总结了部分经验和启示,为华南少震弱震地区更好地应对中强地震,最大限度减轻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
6. 基于现场调查的地震灾害损失预评估——以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为例
宋平, 聂高众, 邓砚, 安基文, 高娜, 范熙伟, 李华玥
地震地质    2016, 38 (4): 1148-1159.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6.04.027
摘要765)      PDF(pc) (4224KB)(802)    收藏

地震灾害损失预评估是地震应急领域做好地震应急准备工作和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地震灾害损失预评估大多依托于灾害损失预评估集成软件,缺乏实际地震灾害现场调查和历史地震损失结果的验证。文中以地震应急灾情快速评估与动态可视化软件为集成平台,系统总结了研究区自然条件、人口数量及分布特征、经济特点、交通状况和历史地震损失等情况,以现场调查的建筑物类型和比例为修正依据,通过与实际历史地震造成的地震灾害损失对比,对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进行了地震灾害损失预评估。通过文中的分析得出,在可视化软件评估的基础上,根据现场调查建筑物的类型比例对软件预评估结果进行修正能够有效提高灾害损失的评估精度,该套评估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具有很强的推广潜力,不仅限于本研究区,对其他地区也有适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基于无人机热红外遥感数据的地震倒塌房屋提取研究
范熙伟 聂高众 邓砚 安基文 夏朝旭
地震地质   
录用日期: 2021-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