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云南漾濞 MS6.4地震强震动特征和震害分析
张斌, 李小军, 荣棉水, 俞言祥, 王玉石, 王继鑫
地震地质    2021, 43 (5): 1127-1139.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1.05.006
摘要749)   HTML22)    PDF(pc) (7836KB)(256)    收藏

2021年5月21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县发生 MS6.4 地震, 中国国家强震动观测台网在此次地震中获得了一批高质量的强震动加速度记录。文中对该地震的29组强震动加速度记录进行处理, 绘制了3个方向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 峰值速度(PGV)空间分布图; 将观测的地震动PGA、 加速度反应谱值(SA)与国内常用的地震动衰减关系计算值进行了对比; 分析了观测地震动的幅值、 时频特征, 并将近场台站记录的反应谱与中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谱进行了对比分析; 同时, 结合现场震害调查分析了极震区结构震害较轻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 漾濞 MS6.4 地震水平向地震动PGAPGV的最大值都位于震中附近, 地震动沿NNW向衰减最慢; 漾濞地震中土层场地的实际观测值与中国常用的中国西部、 川藏区水平向基岩地震动衰减关系的计算值吻合较好, 而基岩场地的观测值则小于常用衰减关系计算值。距离震中最近的漾濞台(53YBX)水平向加速度记录的能量主要集中在0.07~0.13s周期, 加速度反应谱在T<0.14s时显著高于中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罕遇地震动设计谱, 反应谱卓越周期为0.1s。震中附近主要建筑物为自振周期0.1s的1层老旧穿斗木构架结构和2~3层砖混、 框架结构。上述地震动特征分析很好地解释了此次地震破坏最严重的是1层的老旧穿斗木构架结构, 而2~3层的砖混、 框架结构几乎没有破坏或破坏很轻的震害现象。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用微动台阵记录联合反演场地浅层速度结构——以唐山响嘡台3#场地为例
王继鑫, 荣棉水, 符力耘, 傅磊
地震地质    2020, 42 (6): 1335-1353.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0.06.005
摘要479)   HTML    PDF(pc) (5553KB)(325)    收藏
目前, 利用台阵观测记录反演浅地表土层波速剖面的研究一般单独进行面波频散曲线(Dispersion Curve, 简称DC)或微动水平与竖向谱比(Microtremor Horizontal-to-Vertical Spectral Ratio, 简称MHVSR)反演, 但其反演的速度结构往往存在明显的多解性。 鉴于此, 文中发展了DC与MHVSR联合反演方法, 提出了一种新的反演策略。 区别于已有的反演方法, 文中方法首先利用微动台阵记录获得面波频散曲线, 进而采用改进的半波长法获得场地初始速度结构, 最后通过DC和MHVSR的联合反演得到场地最佳速度结构。 该反演方法的优势体现在2个方面: 1)在面波频散曲线提取环节, 综合应用修正空间自相关(MSPAC)法和频率-波数(F-K)法, 拓宽了采用单一方法提取频散曲线的频率范围; 2)在初始速度结构确定环节采用了改进半波长法, 可较好解决当前其他反演方法依赖一定先验信息的难题。 文中分别以一理论算例及台阵观测算例验证了新反演策略的有效性及稳定性。 结果表明, 单独的DC反演模型的理论MHVSR在峰值频率之后(特别在高频段)与理论算例模型的MHVSR有差异, 单独的MHVSR反演所得模型的DC在较低频段内与理论算例模型的DC有差异, 而二者联合反演可弥补DC反演模型的MHVSR高频差异和MHVSR反演模型的DC低频差异, 极大地降低了反演模型的多解性。 相比已有的浅层速度结构反演方法, 文中提出的基于微动台阵记录的联合反演方法更具有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云南漾濞Ms6.4地震强震动特征和震害分析
张斌 李小军 荣棉水 俞言祥 王玉石 王继鑫
地震地质   
录用日期: 2021-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