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地质 ›› 2025, Vol. 47 ›› Issue (3): 689-706.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5.03.20250034
高扬1,2)(), 吴中海2,3),*(
), 韩帅2,3), 田婷婷2,3)
收稿日期:
2025-01-25
修回日期:
2025-02-05
出版日期:
2025-06-20
发布日期:
2025-08-13
通讯作者:
*吴中海, 男, 1974年生, 博士, 研究员, 主要从事活动构造与古地震研究, E-mail: wuzhonghai8848@foxmail.com。
作者简介:
高扬, 男, 1992年生, 2024年于北京大学获构造地质学专业博士学位, 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活动构造, E-mail: ygao0717@163.com。
基金资助:
GAO Yang1,2)(), WU Zhong-hai2,3),*(
), HAN Shuai2,3), TIAN Ting-ting2,3)
Received:
2025-01-25
Revised:
2025-02-05
Online:
2025-06-20
Published:
2025-08-13
摘要:
2025年1月7日定日 MS6.8 地震的发震断层为定结-申扎裂谷南段登么错地堑的边界正断层——登么错断裂, 限定其滑动速率对于区域地震危险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通过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和野外地质地貌调查分析了登么错断裂的详细几何展布和活动特征, 根据断裂的几何展布特征将其划分为北、 中、 南3段, 且该断裂在晚第四纪期间活动性显著。结合小型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 地貌面定年和垂直位错量测量, 限定登么错断裂在距今约28ka以来的垂直滑动速率为(0.7±0.1)mm/a, 全新世以来的垂直滑动速率为(0.6±0.1)mm/a。结合前人报道的古地震研究结果所揭示的该断裂最近一次古地震事件的离逝时间(距今约5ka), 估算本次地震发生前登么错断裂已累积了最大3.0~3.5m的同震位移, 最大震级可达 MW6.9 ~7.0, 相关参数与2025年定日 MS6.8 地震基本一致, 这表明该断裂在本次地震前已经处于相对危险的状态。
高扬, 吴中海, 韩帅, 田婷婷. 2025年定日MS6.8地震发震断层(登么错断裂)晚第四纪垂直滑动速率[J]. 地震地质, 2025, 47(3): 689-706.
GAO Yang, WU Zhong-hai, HAN Shuai, TIAN Ting-ting. LATE QUATERNARY THROW RATE OF THE SEISMOGENIC FAULT(DENGMECUO FAULT)OF THE 2025 MS6.8 DINGRI EARTHQUAKE IN SHIGATSE[J]. SEISMOLOGY AND GEOLOGY, 2025, 47(3): 689-706.
图1 藏南近SN向裂谷分布图(修改自Gao et al., 2024) M≥5地震数据引自USGS(1900年-2025年2月); COR 错那-沃卡裂谷; YGR 亚东-谷露裂谷; DXR 定结-申扎裂谷; GTR 岗嘎-当惹雍错裂谷; NCR 聂拉木-措勤裂谷; ZTR 仲巴-塔若错裂谷; JGR 江曲藏布-改则裂谷; BWR 普兰-文布当桑裂谷; GCF 格仁错断裂; BCF 崩错断裂; KF 喀喇昆仑断裂; XF 鲜水河断裂; JF 嘉黎断裂; ATF 阿尔金断裂; MFT 主前锋逆冲断裂
Fig. 1 Distribution of the SN-trending rifts in southern Tibet.
图2 登么错断裂的几何展布图 a 定结-申扎裂谷南段的几何学特征(2025年1月7日定日 MS6.8 地震震中和震源机制数据引自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b 登么错断裂的分段特征及前人报道的晚第四纪垂直滑动速率数据, 数据①引自文献(徐心悦, 2019),数据②引自文献(田婷婷等, 2023)
Fig. 2 Spatial geometric distribution of Dengmecuo fault.
图3 登么错北一带的断错地貌特征 a 长所乡北高山峡谷中登么错断裂北段的断错地貌特征(底图为Bing Map, 红色箭头指示断层形迹); b 长所乡东的登么错断裂中段的断层形迹(底图为Bing Map); c 长所乡东登么错断裂中段的断错地貌特征(红色倒三角指示断层形迹)
Fig. 3 Displaced geomorphic surfaces and faulted landform characteristics in the area north of Dengmecuo.
图4 登么错南一带的断错地貌特征 a 朋曲北岸登么错断裂中段的断错地貌特征(红色倒三角指示断层形迹); b、 c 朋曲北岸登么错断裂中段的断错剖面特征; d 措果乡南登么错断裂南段的断错地貌特征
Fig. 4 Displaced geomorphic surfaces and faulted landform characteristics in the area south of Dengmecuo.
图5 登么错北缘的断错地貌特征及年代学样品采集 a 基于高分辨率UAV DEM的断错地貌解译图; b 平行于断层陡坎走向的地形剖面; c、 d 垂直于断层陡坎走向的地形剖面; e-g 采样剖面野外照片(位置见图5a)
Fig. 5 Displaced geomorphic surfaces and sampling sites in the area north of Dengmecuo fault.
样品编号 | 埋深 /m | U /μg·g-1 | Th /μg·g-1 | K /% | 含水量 /% | 环境剂量率 /Gy·ka-1 | 等效剂量 /Gy | 年龄 /ka |
---|---|---|---|---|---|---|---|---|
S423-O2 | 1.1 | 1.85 | 13.6 | 2.34 | 0.57 | 2.98±0.04 | 84.21±4.3 | 28.3±1.4 |
S708-3 | 0.3 | 2.25 | 21.90 | 2.18 | 10±5 | 4.222±0.180 | 50.84±6.05 | 12.0±1.5 |
表1 光释光样品测年结果
Table 1 OSL dating results
样品编号 | 埋深 /m | U /μg·g-1 | Th /μg·g-1 | K /% | 含水量 /% | 环境剂量率 /Gy·ka-1 | 等效剂量 /Gy | 年龄 /ka |
---|---|---|---|---|---|---|---|---|
S423-O2 | 1.1 | 1.85 | 13.6 | 2.34 | 0.57 | 2.98±0.04 | 84.21±4.3 | 28.3±1.4 |
S708-3 | 0.3 | 2.25 | 21.90 | 2.18 | 10±5 | 4.222±0.180 | 50.84±6.05 | 12.0±1.5 |
样品号 | 实验室编号 | 放射性碳年龄/a BP | 校正年龄/cal a BP | 测年物质 |
---|---|---|---|---|
S708-1 | Beta-565582 | 1020±30 | 982~904(90.5%) 856~830(4.2%) 809~803(0.7%) | 钙膜 |
表2 AMS 14C测年结果
Table2 Radiocarbon AMS dating results(14C)
样品号 | 实验室编号 | 放射性碳年龄/a BP | 校正年龄/cal a BP | 测年物质 |
---|---|---|---|---|
S708-1 | Beta-565582 | 1020±30 | 982~904(90.5%) 856~830(4.2%) 809~803(0.7%) | 钙膜 |
图6 登么错南缘的断错地貌特征及年代学样品采集 a 登么错南缘一带的高分辨率UAV DEM; b 基于UAV DEM的断错地貌解译图; c 平行于断层陡坎走向的地形剖面; d 垂直于断层陡坎走向的地形剖面; e 断错剖面特征
Fig. 6 Displaced geomorphic surfaces and sampling sites in the area southern of Dengmecuo fault.
[1] |
艾明. 2018. 高精度摄影测量方法在活动构造定量参数获取中的应用[D]. 北京: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
|
[2] |
邓起东, 程绍平, 马冀, 等. 2014. 青藏高原地震活动特征及当前地震活动形势[J]. 地球物理学报, 57(7): 2025-2042.
DOI |
|
|
[3] |
高扬, 吴中海, 左嘉梦, 等. 2024. 藏南聂拉木-措勤裂谷南段第四纪正断层作用的时空特征[J]. 地球科学, 49(7): 2552-2569.
|
|
|
[4] |
李陈侠, 徐锡伟, 闻学泽, 等. 2011. 东昆仑断裂带中东部地震破裂分段性与走滑运动分解作用[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41(9): 1295-1310.
|
|
|
[5] |
石峰, 梁明剑, 罗全星, 等. 2025. 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6.8级地震发震构造与同震地表破裂特征[J]. 地震地质, 47(1): 1-15. doi: 10.3969/i.issn.0253-4967.2025.01.001.
|
DOI |
|
[6] |
田婷婷. 2021. 申扎-定结裂谷南段丁木错断裂晚第四纪古地震事件研究[D].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
|
|
|
[7] |
田婷婷, 吴中海. 2023. 西藏申扎-定结裂谷南段丁木错正断层的最新史前大地震事件及其地震地质意义[J]. 地质论评, 69(S1): 53-55.
|
|
|
[8] |
吴中海. 2018. 活断层的术语、 研究进展及问题思考[J].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40(6): 706-726.
|
|
|
[9] |
吴中海, 叶培盛, 王成敏, 等. 2015. 藏南安岗地堑的史前大地震遗迹、 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40(10): 1621-1642.
|
|
|
[10] |
吴中海, 张永双, 胡道功, 等. 2008. 藏南错那-沃卡裂谷的第四纪正断层作用及其特征[J]. 地震地质, 30(1): 144-160.
|
|
|
[11] |
徐心悦. 2019. 藏南申扎-定结断裂系卡达正断裂晚第四纪活动性及其环境效应[D]. 北京: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
|
[12] |
张进江, 丁林. 2003. 青藏高原EW向伸展及其地质意义[J]. 地质科学, 38(2): 179-189.
|
|
|
[13] |
张克旗, 吴中海, 吕同艳, 等. 2015. 光释光测年法——综述及进展[J]. 地质通报, 34(1): 183-203.
|
|
|
[14] |
张培震, 李传友, 毛凤英. 2008. 河流阶地演化与走滑断裂滑动速率[J]. 地震地质, 30(1): 44-57.
|
|
|
[15] |
张培震, 王伟涛, 甘卫军, 等. 2022. 青藏高原的现今构造变形与地球动力过程[J]. 地质学报, 96(10): 3297-3313.
|
|
|
[16] |
郑文俊, 郭华, 袁道阳, 等. 2002. 遥感影像信息在活动断裂研究中的应用[J]. 高原地震, 14(2): 15-21.
|
|
|
[17] |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2025. 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6.8级地震[EB/OL].(2025-01-07) [2025-01-20]. https://news.ceic.ac.cn/CC20250107090516.html
|
China Earthquake Networks Center. 2025. MS6.8 Dingri earthquake in Xigaze, Xizang[EB/OL].(2025-01-07) [2025-01-20]. https://news.ceic.ac.cn/CC20250107090516.html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
[24] |
|
[25] |
|
[26] |
|
[27] |
|
[28] |
|
[29] |
|
[30] |
|
[31] |
|
[32] |
|
[33] |
|
[34] |
|
[35] |
|
[36] |
|
[37] |
|
[38] |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USGS). 2025. M7.1-2025 Southern Tibetan plateau earthquake[EB/OL].(2025-01-07) [2025-01-20]. https://earthquake.usgs.gov/earthquakes/eventpage/us6000pi9w/executive
|
[39] |
|
[40] |
|
[41] |
|
[42] |
|
[1] | 王度, 陈立春, 李彦宝, 王虎, 贾永顺, 高茵怡, 薛柯依. 藏南申扎-定结裂谷系谢通门-登么错段晚第四纪活动特征[J]. 地震地质, 2025, 47(3): 718-733. |
[2] | 乔俊香, 石峰, 李安, 李涛, 张达, 王鑫, 格桑旦珍, 孙浩越. 高分影像在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MS6.8地震同震地表破裂调查中的应用[J]. 地震地质, 2025, 47(3): 789-805. |
[3] | 梁明剑, 董芸希, 左洪, 代友林, 肖本夫, 廖程, 谭凌, 王余伟, 李响, 汤才成, 张威, 张会平, 孟令媛, 苏金蓉, 吴微微, 李传友, 严媚. 2025年西藏定日6.8级地震登么错段地表变形特征及其成因[J]. 地震地质, 2025, 47(1): 80-89. |
[4] | 石峰, 梁明剑, 罗全星, 乔俊香, 张达, 王鑫, 易文星, 张佳伟, 张迎峰, 张会平, 李涛, 李安. 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6.8级地震发震构造与同震地表破裂特征[J]. 地震地质, 2025, 47(1): 1-15. |
[5] | 陈柏旭, 余中元, 肖鹏, 戴训也, 张世龙, 郑荣荧. 青藏高原东北缘榆木山东缘断裂地表破裂带的新发现及其地震地质意义[J]. 地震地质, 2024, 46(3): 589-607. |
[6] | 左玉琦, 杨海波, 杨晓平, 詹艳, 李安, 孙翔宇, 胡宗凯. 阿拉善地块南缘北大山断裂的晚第四纪构造活动证据[J]. 地震地质, 2023, 45(2): 355-376. |
[7] | 杨源源, 李鹏飞, 路硕, 疏鹏, 潘浩波, 方良好, 郑海刚, 赵朋, 郑颖平, 姚大全. 郯庐断裂带中段F5断裂淮河-女山湖段的古地震与垂直滑动速率[J]. 地震地质, 2022, 44(6): 1365-1383. |
[8] | 沈军, 戴训也, 肖淳, 焦轩凯, 白其乐格尔, 邓梅, 刘泽众, 夏方华, 刘玉, 刘明. 夏垫西断裂的晚第四纪活动性[J]. 地震地质, 2022, 44(4): 909-924. |
[9] | 张驰, 李智敏, 任治坤, 刘金瑞, 张志亮, 武登云. 日月山断裂南段晚第四纪活动特征[J]. 地震地质, 2022, 44(1): 1-19. |
[10] | 常昊, 常祖峰, 刘昌伟. 金沙江断裂带活动与大型滑坡群的关系研究:以金沙江拿荣—绒学段为例[J]. 地震地质, 2021, 43(6): 1435-1458. |
[11] | 梁明剑, 陈立春, 冉勇康, 李彦宝, 王栋, 高帅坡, 韩明明, 曾蒂. 鲜水河断裂带雅拉河段晚第四纪活动性[J]. 地震地质, 2020, 42(2): 513-525. |
[12] | 王明明, 何玉林, 刘韶, 王世元, 马超, 张威, 贾召亮. 甘孜-玉树断裂东南段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及古地震破裂行为[J]. 地震地质, 2018, 40(4): 738-752. |
[13] | 雷惊昊, 李有利, 胡秀, 辛伟林, 熊建国, 钟岳志. 东大河阶地陡坎对民乐-大马营断裂垂直滑动速率的指示[J]. 地震地质, 2017, 39(6): 1256-1266. |
[14] | 吴富峣, 冉勇康, 李安, 徐良鑫, 曹筠. 东天山东段碱泉子-巴里坤断裂系晚第四纪左旋走滑的地质证据[J]. 地震地质, 2016, 38(3): 617-630. |
[15] | 张鹏, 李丽梅, 冉勇康, 曹筠, 许汉刚, 蒋新. 郯庐断裂带安丘-莒县断裂江苏段晚第四纪活动特征研究[J]. 地震地质, 2015, 37(4): 1162-1176.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