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春果, 王宏伟, 温瑞智, 强生银, 任叶飞. 2021年青海玛多MS7.4地震随机有限断层三维地震动模拟[J]. 地震地质, 2021, 43(5): 1085-1100. |
[2] |
郭建兴, 张宇翔, 姬建中, 袁小祥, 肖本夫. 利用居民地建筑物数据和高分遥感影像评估地震烈度的方法初探[J]. 地震地质, 2020, 42(4): 968-980. |
[3] |
马冀, 冯希杰, 李高阳, 李晓妮, 师亚芹. 1568年陕西高陵地震考证与发震构造[J]. 地震地质, 2019, 41(1): 178-188. |
[4] |
闫小兵, 周永胜, 李自红, 郭瑾. 1695年临汾7(3/4)级地震发震构造研究[J]. 地震地质, 2018, 40(4): 883-902. |
[5] |
姚琪, 邢会林, 徐锡伟, 张微, 刘杰. 利用非线性摩擦有限元方法计算大凉山次级块体及其周边地区地震危险性[J]. 地震地质, 2018, 40(1): 171-185. |
[6] |
袁道阳, 雷中生, 吴赵, 冯建刚. 公元前47年甘肃陇西地震考证与发震构造分析[J]. 地震地质, 2017, 39(4): 819-836. |
[7] |
梁明剑, 陈立春, 冉勇康, 王虎, 李东雨. 龙门山断裂南段天全段的新活动特征与1327年天全地震的关系[J]. 地震地质, 2016, 38(3): 546-559. |
[8] |
刘兴旺, 袁道阳, 雷中生, 邵延秀. 甘肃酒西盆地发现地震地表破裂带[J]. 地震地质, 2016, 38(3): 605-616. |
[9] |
吴富峣, 冉勇康, 陈立春, 李安. 东天山三条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展布及其与两次历史地震的关系[J]. 地震地质, 2016, 38(1): 77-90. |
[10] |
周春景, 吴中海, 张克旗, 李家存, 蒋瑶, 田婷婷, 刘艳辉, 黄小巾. 川西理塘活动断裂最新同震地表破裂形成时代与震级的重新厘定[J]. 地震地质, 2015, 37(2): 455-467. |
[11] |
陈鲲, 俞言祥, 高孟潭, 亢川川. 中国西部地区利用烈度数据估计地震动参数的方法[J]. 地震地质, 2014, 36(4): 1043-1052. |
[12] |
袁道阳, 雷中生, 刘兴旺, 谢虹, 苏琦. 公元842年甘肃碌曲地震考证与发震构造分析[J]. 地震地质, 2014, 36(3): 609-624. |
[13] |
吕晓健, 闻学泽. 根据烈度分布确定华北历史地震破裂区的经验准则及其应用[J]. 地震地质, 2014, 36(1): 62-79. |
[14] |
冯蔚, 姜立新, 杨天青, 李洋, 郑通彦. 芦山7.0级地震强震台仪器烈度与调查点烈度的对比分析[J]. 地震地质, 2014, 36(1): 222-229. |
[15] |
晁洪太, 刁守中, 王志才. 公元前179年“齐楚地震”考证与发震构造讨论[J]. 地震地质, 2012, (2): 211-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