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天山地震带主要活动断层现今的滑动速率及其地震矩亏损
朱爽, 梁洪宝, 魏文薪, 李经纬
地震地质    2021, 43 (1): 249-261.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1.01.015
摘要660)   HTML    PDF(pc) (4061KB)(546)    收藏
文中收集了1999—2015年天山地震带及其周边地区的GNSS数据, 计算得到了速度场结果, 并利用弹性块体模型计算了研究区域内各块体的闭锁深度和主要断层的滑动速率。 研究结果表明: 南天山断裂带西段的迈丹断裂的缩短速率处于高值状态, 达(-6.3±1.9)mm/a, 高于南天山东段; 北天山断裂带西段的缩短速率同样高于东段。 利用主要断裂带的滑动速率计算出各地震带的地震矩积累变化及1900年以来的地震矩释放变化量, 以分析地震矩亏损分布, 结果显示北天山山前断裂、 迈丹断裂、 额尔齐斯断裂带北段和喀什河断裂西段存在较大的地震矩亏损, 具有孕育7级以上地震的潜能, 而北轮台断裂、 柯坪断裂带中段则呈现地震矩盈余状态,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不具备发生强震的可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川滇地区主要断裂带上的库仑应力变化及其对地震危险性的指示
李玉江, 石富强, 张辉, 魏文薪, 徐晶, 邵志刚
地震地质    2020, 42 (2): 526-546.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0.02.017
摘要816)   HTML    PDF(pc) (7041KB)(407)    收藏
文中基于弹性位错理论与黏弹性分层介质模型, 考虑川滇地区及邻区历史强震的同震位错与震后黏弹性松弛效应的影响, 计算给出了1515年永胜M7.8地震以来川滇地区主要块体边界断裂带与构造块体内部的库仑应力变化。 计算结果显示, 鲜水河断裂带南段、 安宁河断裂带、 小江断裂带北段、 龙门山断裂带南段、 楚雄-建水断裂带与小江断裂带的交会处、 理塘断裂带沙湾段等断裂带上的库仑应力增加显著(≥0.1MPa)。 同时, 块体内部川滇藏交界区的库仑应力增加同样显著。 综合地震空区、 地震活动性参数及文中所给出的应力场变化结果分析认为, 安宁河断裂带、 小江断裂带北段、 鲜水河断裂带南段、 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和川滇藏交界区未来的强震危险性值得密切关注。 文中研究结果可为川滇地区未来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提供力学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芦山“4·20”7.0级地震同震位移场考证及地表变形模式初探
魏文薪, 江在森, 邹镇宇, 杨永林, 张龙, 武艳强
地震地质    2014, 36 (2): 333-343.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4.02.005
摘要756)      PDF(pc) (5797KB)(865)    收藏
针对2013年四川芦山7.0级地震震源机制与GPS同震位移场不完全一致的问题,利用高精度水平仪对LS05、LS06等6个GPS连续观测临时站观测墩进行了倾斜测量,对SCTQ墩面水准点高差进行了复测,并对该区域地表变形进行了调查。倾斜测量结果表明,LS06等5个站观测墩相对建站时均无明显倾斜。LS05站观测墩标的确相对建站时发生了倾斜,估计其倾斜量在0.4°~1.2°,倾斜方向以NW为主。无论该点倾斜发生于哪个时段,均不影响同震位移以S向运动为主的特征。对SCTQ基准站观测墩面水准测量结果表明,该站点观测墩非常稳定,未发生倾斜。野外地表调查表明,地壳挤压缩短变形特征较为明显,LS05测点周边确有SW向加速运动和剪切变形现象。综合分析认为,LS05、SCTQ和LS06等GPS测点表现出的左旋应变释放特征真实可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