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1991年 第1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91-09-04
    目录
    地震地质1991年第13卷第3期目录
    1991, (3):  0-0. 
    摘要 ( )   PDF (2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研简报
    江苏响水—内蒙古满都拉地学断面地震折射测深结果
    刘昌铨, 嘉世旭, 杜官恒
    1991, 13(3):  193-204. 
    摘要 ( )   PDF (17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江苏响水—内蒙古满都拉地学断面呈东南—西北向斜跨中朝地台及其南北两缘。本文是论述断面的地震折射测深结果,结合部分大地电磁测深和重、磁资料,对断面通过的八个地质构造单元,分别阐述它们的地壳结构、构造特征及其动力学演化过程。并同时探讨了沿断面区域的地震活动的深部结构、构造背景。
    南黄海地质及地震
    陈新, 毛正毅, 汪福田
    1991, 13(3):  205-212. 
    摘要 ( )   PDF (111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黄海属于华北地台及扬子准地台的一部分,是一个由隆起、拗陷组成的中、新生代大型复式盆地。海域内新构造运动以断裂、岩浆及差异性升、降活动为主,并且由现代活动断裂控制的地震频繁而活跃。南黄海的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分布于南部拗陷与勿南沙隆起一带以及与江苏海岸相平行的浜岸断裂带上。今后较长时间内,南黄海的地震活动仍将沿着上述地带往复迁移。
    书讯
    《华南沿海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环境》一书与读者见面
    边喆
    1991, 13(3):  212-212. 
    摘要 ( )   PDF (111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张虎男、陈伟光等著,地震出版社出版的《华南沿海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环境》一书,已于近日与读者见面。全书共7章,51万字,插图130多幅。本书系统地论述了华南沿海地区的地质构造背景,构造地貌特征,第四纪地质,活动断裂,断块构造,地震活动等。
    科研简报
    珠江三角洲地区新构造运动年代学的研究
    陈伟光, 张虎男, 张福来
    1991, 13(3):  213-220. 
    摘要 ( )   PDF (116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发表珠江三角洲地区14个不同时代的地貌体的年代数据,并据此初步探讨三角洲地区晚第四纪以来新构造运动的时间、空间序列以及运动的幅度和速率。
    山西及邻区水系与黄土冲沟的分形几何学分析结果及其与构造活动的关系
    孔凡臣, 丁国瑜
    1991, 13(3):  221-229. 
    摘要 ( )   PDF (15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用分形几何理论,对山西及邻区水系与黄土冲沟作了分析,发现水系与冲沟分维值的大小反映了该区构造活动性的强弱,分维值的分布定量地反映了区域构造活动的背景及各区域构造活动性的差异,在构造活动强的区域,分维值高,反之则低。按分维值的大小山西断陷带分成南中北三段,以中段介休-临汾一带的分维值及反映的构造活动性最强。该区分维值的分布及反映的构造活动性有从四周向中间增强的特点,增强区与强震的发生有关。
    科研简讯
    中国西部一条显著的北北西向地震条带
    马瑾
    1991, 13(3):  230-230. 
    摘要 ( )   PDF (1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位于中国中部的南北向地震带(100—105°E)跨越了地表近东西向地质构造。由于其历史的和现代的强8烈地震活动而较早地被注意。本文提到的是一条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地震带。它位于上述地震带西部,北自5°E48°N,南至100°E22°N,是一条北北西向的地震带(图1)。
    科研简报
    中国大陆8级地震的有序性——一种新的预测方法
    徐道一, 黄建发, 王湘南
    1991, 13(3):  231-240. 
    摘要 ( )   PDF (115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中国大陆已发生的20个8级地震的研究,发现8级地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有序性,这种有序性表现在一些8级地震的发生有252年,94年,48年及25年的时间间隔,应用这种有序性可用来对中国大陆8级地震进行预报。
    山东朱崖黄土裂缝的成因及其地震地质意义
    胡政, 崔昭文, 王健
    1991, 13(3):  241-247. 
    摘要 ( )   PDF (49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山东朱崖一带Q22—Q32黄土中发育了许多构造裂缝。有封闭的张性裂缝、快速张裂的裂缝、缓慢持续张裂的裂缝及有摩擦面的压扭性裂缝,后两种裂缝形成时间晚。裂缝的的产状、力学特征与现代区域构造应力场有较好的相关性。朱崖黄土裂缝的形成与其所处的构造部位有关。朱崖位于NW向的无棣—青州(益都)活动构造带内,历史上NW向断裂与NE向断裂的交叉点上发生了六次中、强地震,朱崖位于NE向淄河断裂与活动的NW向淄博—朱崖断裂交叉点上,是应力易于集中、构造活动明显的部位。
    会讯
    我国岩石物理性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岩石物理性质学术讨论会在京召开
    高平
    1991, 13(3):  248-248. 
    摘要 ( )   PDF (2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和构造物理专业委员会,在有关专家的倡导下于1991年6月28日在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召开了岩石物理性质学术讨论会。来自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石油部、地质部、国家地震局等七个部门,十多个单位的3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并提交了学术报告。
    科研简报
    长江三峡地区地壳形变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李愿军
    1991, 13(3):  249-257. 
    摘要 ( )   PDF (124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讨论了三峡地区地壳形变特征,认为黄陵断块相对于周缘的差异性运动是存在的,最大年速率可达5—10毫米。跨断层的短水准结果以继承性断层活动为主,年速率在毫米级。水平形变网揭示仙女山断裂带近年来表现为左旋压扭性,天阳坪断裂带以右旋滑动为主。
    第五届全国地球动力学会议在京召开
    杜品仁, 丁梦林
    1991, 13(3):  258-258. 
    摘要 ( )   PDF (14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力学学会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共同筹办的“第五届全国地球动力学会议”于1990年11月13日至15日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各地代表40余人。会议收到论文32篇,在大会上宣读了22篇。会议还邀请了天文、气象和地质界的6位专家作了专题报告。
    华北平原东部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孢粉序列与气候分期
    童国榜, 张俊牌, 严富华, 麦学舜
    1991, 13(3):  259-268. 
    摘要 ( )   PDF (164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应用图象识别方法,对华北平原东部地区(宝坻—濮阳)的五口井和一个剖面的孢粉资料进行了研究,将本区晚更新世晚期一全新世地层划分为五个孢粉组合带,七个孢粉组合亚带,共建九个孢粉植物群演化阶段。在此基础上根据植物生态特征,探讨了两万年以来的气候演变,确立了九个气候期,并发现全新世以来气候变化具有八次明显的降温及七次升温过程,存在着二千五百年及千年左右的波动周期。
    马17井映震灵敏的应力条件数学模拟研究
    高维安, 鱼金子, 车用太
    1991, 13(3):  269-275. 
    摘要 ( )   PDF (96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利用线弹性理论的二维有限元方法,计算了马17井的区域应力及井区平面与剖面的应力状态,研究该井映震灵敏的应力条件。计算结果表明井区在华北地区中强以上地震活动时具有一定的应力集中。
    华北东部地区上地幔运动与盆地形成关系的模拟研究
    王春华, 廖素琼, 徐杰, 盛淑珍
    1991, 13(3):  276-282. 
    摘要 ( )   PDF (10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综合分析华北东部深部构造、盆地构造及其动力学特征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离心技术讨论了该区盆地形成机制与上地幔运动的关系。这种离心技术采用物质密度差代替温度差是一种新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上地幔对流、上地幔隆起(或底辟)以及重力均衡作用产生了华北地壳的单向引张力,从而导致箕状盆地的形成。作者认为,华北东部地区盆地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源与上地幔的运动和重力作用密切相关。
    渤海唐山地区的地下热结构及地表热流分布的数值模拟
    魏东平, 周蕙兰
    1991, 13(3):  283-288. 
    摘要 ( )   PDF (8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采用空间有限元和时间有限差分法模拟了渤中盆地区域的演化历史和地下热结构,并分别计算了渤中上地幔的热隆起与浅部的沉积层对渤中盆地内部温度场的影响。文中得到的计算结果较好地解释了渤中盆地地区热流正异常的观测事实,据此,对渤中盆地在形成过程中产生的热应力与地震孕震力源的关系也进行了一些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