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地质 ›› 2025, Vol. 47 ›› Issue (3): 897-916.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5.03.20250038
尹晓菲1)(), 强生银2), 张伟3),*(
), 邵志刚1), 王武星1), 袁小祥1), 李永生4), 刘浩5)
收稿日期:
2025-01-26
修回日期:
2025-02-11
出版日期:
2025-06-20
发布日期:
2025-08-13
通讯作者:
*张伟, 男, 1976年生, 教授, 主要从事复杂介质地震波数值模拟算法和高性能计算、 内部结构成像、 地震和微地震监测等方面的研究, E-mail: zhangwei@sustech.edu.cn。
作者简介:
尹晓菲, 女, 1989年生, 副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强地面运动模拟、 高频面波方法、 地震活动等方面的研究, E-mail: yxf@cea-ies.ac.cn。
基金资助:
YIN Xiao-fei1)(), QIANG Sheng-yin2), ZHANG Wei3),*(
), SHAO Zhi-gang1), WANG Wu-xing1), YUAN Xiao-xiang1), LI Yong-sheng4), LIU Hao5)
Received:
2025-01-26
Revised:
2025-02-11
Online:
2025-06-20
Published:
2025-08-13
摘要:
2025年1月7日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 MS6.8 地震, 此次地震是发生在青藏高原南部拉萨地块内部的正断型地震, 该区域发育一系列近SN向的正断裂及其限定的构造裂谷, 未来仍有发生强震的可能。文中基于InSAR同震变形数据、 远震数据联合反演及基于InSAR同震变形数据、 远震数据和强震数据联合反演获得的2种震源模型, 采用三维曲线网格有限差分方法对定日 MS6.8 地震的强地面运动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 1)2种震源模型模拟计算的速度时程同强震动观测记录能够较好吻合, 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受震源NNE向单侧破裂过程的影响, 破裂前方(NNE向)模拟计算的峰值地表速度(PGV)明显高于破裂后方(SSW向), 体现了此次地震的破裂方向性效应; 3)断层与地表交线两侧的PGV分布差异揭示了定日 MS6.8 地震存在显著的断层上盘效应, 2种震源模型模拟计算的断层上盘地表垂向位移分别达2.0m和2.1m, 与定日地震科考团队野外地质调查的同震垂直位错基本一致; 4)利用2种震源模型模拟计算的本次地震的最大烈度均为Ⅸ度, 高烈度区主要沿NNE向展布, 理论烈度与野外调查的地震烈度分布基本符合, 然而二者在定日县以北到昂仁县西南、 岗巴县中南部的2个区域范围存在差异, 模型2的烈度分布与野外调查的烈度较为接近。建议在进行强地面运动模拟时, 应选择联合多种数据(如远震、 强震、 InSAR、 GPS等)反演获得的震源模型, 这将有利于获得更精确的地震动结果。
尹晓菲, 强生银, 张伟, 邵志刚, 王武星, 袁小祥, 李永生, 刘浩. 基于不同震源模型的西藏定日 MS6.8 地震强地面运动模拟研究[J]. 地震地质, 2025, 47(3): 897-916.
YIN Xiao-fei, QIANG Sheng-yin, ZHANG Wei, SHAO Zhi-gang, WANG Wu-xing, YUAN Xiao-xiang, LI Yong-sheng, LIU Hao. RESEARCH ON GROUND MOTION SIMULATION OF THE DINGRI MS6.8 EARTHQUAKE IN XIZANG BASED ON DIFFERENT SOURCE MODELS[J]. SEISMOLOGY AND GEOLOGY, 2025, 47(3): 897-916.
图1 2025年定日 MS6.8 地震的研究区域地形及地震分布图,其中地震震中分布的截止时间为2025年1月22日
Fig. 1 Topography and seismic location map of the study area as of 2025 Dingri MS6.8 earthquake, with the cutoff time for seismic epicenter distribution being January 22, 2025.
图3 定日 MS6.8 地震的断层滑动分布 a 基于InSAR同震变形数据和远震数据反演结果; b 基于InSAR同震变形数据、 远震数据和强震数据联合反演结果(由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许月怡博士提供)
Fig. 3 Fault slip distribution of the Dingri MS6.8 earthquake.
图4 基于震源模型1模拟的定日 MS6.8 地震EW向、 NS向、 UD向三分量速度的地表传播快照
Fig. 4 Snapshots of the surface propagation wavefield of the Dingri MS6.8 earthquake simulated based on Source Model 1 in the EW, NS, and UD velocity components.
图5 基于震源模型2模拟的定日 MS6.8 地震EW向、 NS向、 UD向三分量速度的地表传播快照
Fig. 5 Snapshots of the surface propagation wavefield of the Dingri MS6.8 earthquake simulated based on Source Model 2 in the EW, NS, and UD velocity components.
图6 2种震源模型模拟计算的三分量速度时程与观测数据的对比
Fig. 6 Comparison of the three-component velocity time histories between the simulations from two source models and the observed data.
图7 基于震源模型1(a)和震源模型2(b)模拟获得的定日 MS6.8 地震的烈度分布图 红色圆圈代表震中, 断层滑动的破裂面在地表的投影(实线为断层与地表的交线, 虚线为断层深部边界), 实线左侧是上盘、 右侧是下盘; A点和B点(用蓝色菱形标注)相对断层与地表的交线呈等距分布; 蓝色五角星标注了参考点的地表峰值速度PGV
Fig. 7 Intensity distribution map of the Dingri MS6.8 earthquake simulated based on Source Model 1(a)and Source Model 2(b).
图8 破裂面断层上盘A点和下盘B点的速度和位移时程曲线
Fig. 8 Velocity and displacement time histories at point A on the upper plate and point B on the lower plate of the fault rupture surface.
[1] |
巴振宁, 赵靖轩, 张郁山, 等. 2023. 基于GP14.3运动学混合震源模型和SPECFEM 3D谱元法的宽频地震动模拟[J]. 地球物理学报, 66(3): 1125-1138.
|
|
|
[2] |
陈威, 乔学军, 刘刚, 等. 2018. 基于GNSS与InSAR约束的九寨沟 MS7.0 地震滑动模型及其库仑应力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 61(5): 2122-2132.
DOI |
|
|
[3] |
邓起东, 程绍平, 马冀, 等. 2014. 青藏高原地震活动特征及当前地震活动形势[J]. 地球物理学报, 57(7): 2025-2042.
DOI |
|
|
[4] |
冯蔚, 刘杰, 罗佳宏, 等. 2018. 运用理论格林函数模拟新疆阿克陶6.7级地震强地面运动[J]. 地震地质, 40(4): 850-860.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8.04.009.
|
DOI |
|
[5]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1. 中国地震烈度表(GB/T17742-2020)[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1-11.
|
State Administration for Market Regulatory, Standardization Administration. 2021. China Seismic Intensity Scale(GB/T 17742-2020)[S]. China Standard Press, Beijing: 1-11 (in Chinese).
|
|
[6] |
胡进军. 2010. 近断层地震动方向性效应及超剪切破裂研究[D]. 哈尔滨: 中国工程力学研究所: 1-257.
|
|
|
[7] |
胡进军, 谢礼立. 2011. 地震破裂的方向性效应相关概念综述[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31(4): 1-8.
|
|
|
[8] |
黄蓓, 张培震, 张冬丽, 等. 2015. 汶川8.0级特大地震的断裂特性与强地面运动的关系[J]. 地震地质, 37(4): 1055-1069.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5.04.010.
|
DOI |
|
[9] |
黄婷, 吴中海, 韩帅, 等. 2024. 西藏日喀则地区的活断层基本特征及地震灾害潜在风险评估[J]. 地震科学进展, 54(10): 696-711.
|
|
|
[10] |
纪志伟, 李宗超, 张琰, 等. 2024. 情景地震震源特征对速度脉冲分布的影响——以虎牙断层为例[J]. 地震地质, 46(5): 1207-1225.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4.05.012.
|
DOI |
|
[11] |
李宗超, 孙吉泽, 纪志伟, 等. 2025. 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 MS6.8 地震珠峰地震台加速度时程快速模拟[J]. 地球科学, 50(2): 798-804.
|
|
|
[12] |
梁洪宝, 武艳强, 陈长云, 等. 2018. 2014年新疆于田 MS7.3 地震同震位移及位错反演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 61(12): 4817-4826.
DOI |
|
|
[13] |
罗永红, 王运生. 2013. 汶川地震诱发山地斜坡震动的地形放大效应[J]. 山地学报, 31(2): 200-210.
|
|
|
[14] |
孟国杰, 苏小宁, 王振, 等. 2018. 利用近场高频GPS、 强地面运动和远场地震波形数据联合反演2008年汶川 MS8.0 地震的震源时空破裂过程[J]. 地震, 38(2): 11-27.
|
|
|
[15] |
王栋. 2010. 近断层地震动的上/下盘效应研究[D]. 哈尔滨: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1-230.
|
|
|
[16] |
王海云, 谢礼立. 2010. 自贡市西山公园地形对地震动的影响[J]. 地球物理学报, 53(7): 1631-1638.
|
|
|
[17] |
王楠, 李永生, 申文豪, 等. 2025. 2025年1月7日定日 MS6.8 地震震源机制InSAR反演及强地面运动快速模拟[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50(2): 404-411.
|
|
|
[18] |
徐剑侠, 张振国, 戴文杰, 等. 2015.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地震波场传播及烈度初步模拟分析[J]. 地球物理学报, 58(5): 1812-1817.
DOI |
|
|
[19] |
尹晓菲, 王芃, 张伟, 等. 2022. 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 MS6.9 地震强地面运动模拟及烈度分布估计[J]. 地震学报, 44(2): 237-244.
|
|
|
[20] |
张进江. 2007. 北喜马拉雅及藏南伸展构造综述[J]. 地质通报, 26(6): 639-649.
|
|
|
[21] |
张培震, 邓起东, 张国民, 等. 2003. 中国大陆的强震活动与活动地块[J]. 中国科学(D辑), 33(B04): 12-20.
|
|
|
[22] |
张培震, 邓起东, 张竹琪, 等. 2013. 中国大陆的活动断裂、 地震灾害及其动力过程[J]. 中国科学(D辑), 43(10): 1607-1620.
|
|
|
[23] |
张培震, 王伟涛, 甘卫军, 等. 2022. 青藏高原的现今构造变形与地球动力过程[J]. 地质学报, 96(10): 3297-3313.
|
|
|
[24] |
张振国, 孙耀充, 徐建宽, 等. 2014a.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地震强地面运动初步模拟及烈度预测[J]. 地球物理学报, 57(9): 3038-3041.
|
|
|
[25] |
张振国, 张伟, 孙耀充, 等. 2014b. 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地震强地面运动初步模拟及烈度预测[J]. 地球物理学报, 57(2): 685-689.
|
|
|
[26] |
赵宏阳, 陈晓非. 2017. 1975年海城 MS7.3 地震强地面运动模拟[J]. 地球物理学报, 60(7): 2707-2715.
DOI |
|
|
[27] |
朱耿尚. 2013. 有限差分方法在强地面运动模拟中的应用[D]. 合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133.
|
|
|
[28] |
朱耿尚, 张振国, 张伟, 等. 2016. 2013年6月2日台湾南投地震强地面运动模拟[J]. 地球物理学报, 59(8): 2871-2877.
DOI |
|
|
[29] |
|
[30] |
|
[31] |
|
[32] |
|
[33] |
|
[34] |
|
[35] |
|
[36] |
|
[37] |
|
[38] |
|
[39] |
|
[40] |
|
[41] |
|
[42] |
|
[43] |
|
[44] |
|
[45] |
|
[46] |
|
[47] |
|
[48] |
|
[49] |
|
[50] |
|
[51] |
|
[52] |
|
[53] |
|
[54] |
|
[55] |
|
[56] |
|
[1] | 张丽峰, 钟美娇, 潘宇航, 郭瑛霞, 孙玺皓, 张元生. 2025年定日 MS6.8 地震及西藏南部几次震例热红外异常[J]. 地震地质, 2025, 47(3): 984-998. |
[2] | 杜浩国, 左小清, 林旭川, 肖本夫, 卢永坤, 和仕芳, 张方浩, 袁小祥, 陶天艳, 叶阳, 邓树荣, 赵正贤, 徐俊祖, 白仙富, 张原硕, 张露露. 基于震后无人机影像的单体建筑物纹理特征损伤检测——以2025年西藏定日县 MS6.8 地震为例[J]. 地震地质, 2025, 47(3): 949-968. |
[3] | 纪志伟, 余厚云, 李宗超, 琚长辉, 孙耀充, 张永仙, 陈晓非. 2025年1月7日定日MS6.8地震长周期地震动初步模拟[J]. 地震地质, 2025, 47(3): 917-931. |
[4] | 张盛峰, 张永仙. 针对地震科考工作的可操作性余震概率预测及检验——以西藏定日 MS6.8 地震为例[J]. 地震地质, 2025, 47(3): 835-849. |
[5] | 乔俊香, 石峰, 李安, 李涛, 张达, 王鑫, 格桑旦珍, 孙浩越. 高分影像在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MS6.8地震同震地表破裂调查中的应用[J]. 地震地质, 2025, 47(3): 789-805. |
[6] | 许月怡, 徐贝贝, 徐晨雨, 邵志刚, 胡朝忠. 基于远震P波、 强震波形和InSAR联合反演2025年西藏定日MS6.8地震破裂过程[J]. 地震地质, 2025, 47(3): 734-746. |
[7] | 高扬, 吴中海, 韩帅, 田婷婷. 2025年定日MS6.8地震发震断层(登么错断裂)晚第四纪垂直滑动速率[J]. 地震地质, 2025, 47(3): 689-706. |
[8] | 沈朱悦, 赵顺, 孙耀充, 徐杜远, 余厚云, 臧楠, 王春静. 大型低角度断层和巨厚沉积盆地对强地面运动的影响——以新疆喀什地区的逆断层为例[J]. 地震地质, 2025, 47(2): 610-626. |
[9] | 魏本勇, 张钰曼, 石峰, 乔俊香, 王鑫, 张达. 基于现场调查的2025西藏定日MS6.8地震房屋震害与人员伤亡分析[J]. 地震地质, 2025, 47(1): 64-79. |
[10] | 杨建文, 金明培, 叶泵, 黎朕灵, 李庆. 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6.8级地震震源破裂机理及邻区应力变化[J]. 地震地质, 2025, 47(1): 36-48. |
[11] | 邹俊杰, 邵志刚, 何宏林, 高璐, 许月怡, 窦爱霞, 梁泽毓. 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MS6.8地震地表破裂解译与建筑物震害损毁统计[J]. 地震地质, 2025, 47(1): 16-35. |
[12] | 石峰, 梁明剑, 罗全星, 乔俊香, 张达, 王鑫, 易文星, 张佳伟, 张迎峰, 张会平, 李涛, 李安. 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6.8级地震发震构造与同震地表破裂特征[J]. 地震地质, 2025, 47(1): 1-15. |
[13] | 赵旭, 刘杰, 冯蔚. 2014年云南鲁甸MS6.5地震震源运动学特征[J]. 地震地质, 2014, 36(4): 1157-1172.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