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梁宽, 何仲太, 姜文亮, 李永生, 刘泽民. 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MS6.9地震的同震地表破裂特征[J]. 地震地质, 2022, 44(1): 256-278. |
[2] |
李正芳, 周本刚, 肖海波. 琉球-马尼拉海沟的构造背景及发震能力评估[J]. 地震地质, 2021, 43(6): 1381-1397. |
[3] |
高帆, 韩竹军, 袁仁茂, 董绍鹏, 郭鹏. 滇东南地区小江断裂南段历史滑坡特征及其地震地质意义[J]. 地震地质, 2021, 43(6): 1412-1434. |
[4] |
姚生海, 盖海龙, 殷翔, 李鑫. 青海玛多MS7.4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基本特征和典型现象[J]. 地震地质, 2021, 43(5): 1060-1072. |
[5] |
贾蕊, 张国宏, 解朝娣, 单新建, 张迎峰, 李成龙, 黄自成. 2019年巴基斯坦新米尔普尔MW6.0地震的同震形变场与断层滑动分布反演[J]. 地震地质, 2021, 43(3): 600-613. |
[6] |
赵启光, 孙业君, 黄耘, 杨伟林, 顾勤平, 孟科, 杨浩. 高邮-宝应MS4.9地震的发震构造[J]. 地震地质, 2021, 43(3): 630-646. |
[7] |
李传友, 张金玉, 王伟, 孙凯, 单新建. 2021年云南漾濞6.4级地震发震构造分析[J]. 地震地质, 2021, 43(3): 706-721. |
[8] |
崔仁胜, 赵翠萍, 周连庆, 陈阳. 2020年1月19日新疆伽师MS6.4地震序列的活动特征和发震构造[J]. 地震地质, 2021, 43(2): 329-344. |
[9] |
李启雷, 李玉丽, 屠泓为, 刘文邦. 丁青地区地震重定位、 震源机制及其发震构造初步分析[J]. 地震地质, 2021, 43(1): 209-231. |
[10] |
刘白云, 尹志文, 袁道阳, 李亮, 王维欢. 青藏高原东北缘老虎山断裂的断层面参数拟合及其几何意义[J]. 地震地质, 2020, 42(6): 1354-1369. |
[11] |
吴微微, 魏娅玲, 龙锋, 梁明剑, 陈学芬, 孙玮, 赵晶. 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M7.0地震及其余震序列的震源参数[J]. 地震地质, 2020, 42(2): 492-512. |
[12] |
毛泽斌, 常祖峰, 李鉴林, 常昊, 赵晋民, 陈刚. 景谷M6.6地震震中区断裂晚第四纪活动[J]. 地震地质, 2019, 41(4): 821-836. |
[13] |
李赫, 谢祖军, 王熠熙, 王晓山, 董一兵, 张辉, 彭钊, 刘文兵, 高也, 王丽霞. 2017年9月4日临城ML 4.4地震震源参数及其揭示的构造意义[J]. 地震地质, 2019, 41(3): 670-689. |
[14] |
马冀, 冯希杰, 李高阳, 李晓妮, 师亚芹. 1568年陕西高陵地震考证与发震构造[J]. 地震地质, 2019, 41(1): 178-188. |
[15] |
毕丽思, 任镇寰, 叶秀薇, 吴业彪, 刘天佑, 乔计花. 基于重力资料从深部断裂系统讨论湛江湾地区的发震构造[J]. 地震地质, 2018, 40(6): 1332-13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