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地质 ›› 2025, Vol. 47 ›› Issue (3): 747-760.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5.03.20250021
陈翰林1,2)(), 王勤彩1,2),*(
), 高锦瑞3), 李君4,5)
收稿日期:
2025-01-25
修回日期:
2025-03-12
出版日期:
2025-06-20
发布日期:
2025-08-13
通讯作者:
*王勤彩, 女, 1966年生, 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地震学, E-mail: wangqc@ief.ac.cn。
作者简介:
陈翰林, 男, 1982年生, 2023年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获地球物理专业博士学位, 助理研究员, 现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地震学, E-mail: blesschl@126.com。
基金资助:
CHEN Han-lin1,2)(), WANG Qin-cai1,2),*(
), GAO Jin-rui3), LI Jun4,5)
Received:
2025-01-25
Revised:
2025-03-12
Online:
2025-06-20
Published:
2025-08-13
摘要: 文中应用方位谱快速检测法计算了2025年1月7日定日 MS6.8 地震的矩张量解及孕震点相对矩心距离等参数, 并进一步判断了发震节面。结果显示, 定日 MS6.8 地震孕震点沿走向、 倾角相对矩心的距离分别为4.5km和0km, 发震断层为W倾的正断层, 对应节面的走向为188°, 倾角为46°, 滑动角为-90°。应用双差定位法对从主震发生时至2025年1月14日震区发生的地震进行精定位, 通过分析发震构造和地震序列活动特征, 认为南、 中、 北段震群均发生在W倾的断层上, 南段和中段震群的震源深度可大致分为6~14km、 20~30km 2层, 北段震群分层不明显。中段震群的分布与措果断裂走向接近, 推测南段和北段存在NW-SE走向的断裂分支, 这些断裂为申扎-定结正断层体系内的“Z”字形分支断裂, 定日地震序列的发震构造是一个复杂的断层系统。
陈翰林, 王勤彩, 高锦瑞, 李君. 2025年西藏定日MS6.8地震序列发震构造[J]. 地震地质, 2025, 47(3): 747-760.
CHEN Han-lin, WANG Qin-cai, GAO Jin-rui, LI Jun.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SEISMOGENIC STRUCTURE OF THE 2025 XIZANG DINGRI MS6.8 EARTHQUAKE SEQUENCE[J]. SEISMOLOGY AND GEOLOGY, 2025, 47(3): 747-760.
图1 西藏定日 MS6.8 地震震中位置和反演发震节面所使用的台站分布 红色五角星为西藏定日 MS6.8 地震的震中, 蓝色实线为断裂, 黑色三角形为参与计算但未采用的台站, 红色三角形为最终采用的台站。F1 隆格尔断层体系; F2 尼玛-定口断层系; F3 申扎-定结断层系北段; F4 申扎-定结断层系南段; F5 亚东-谷露断层系; F6 格仁错断裂; F7 班公-怒江缝合带; F8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 F9 喀喇昆仑-嘉黎断裂带; F10 主边界断裂
Fig. 1 Epicentre of Xizang Dingri MS6.8 earthquake and distribution of stations used in seismic node inversion.
图2 西藏定日 MS6.8 地震反演发震节面过程中的观测波形和理论波形拟合计算结果 左侧为台站通道序号、 台站名、 震中距和方位角, 右侧为单台站单分量的观测数据与合成数据拟合计算结果, 其中红线为观测波形, 黑线为理论波形
Fig. 2 Calculated fitting results of observed waveform and synthetic waveform in the process of inversion of seismogenic nodal plane of Xizang Dingri MS6.8 earthquake.
图3 西藏定日 MS6.8 地震矩张量解计算结果 左上为根据西藏定日 MS6.8 地震矩张量解结果绘制的震源球, 右上和下方为震源深度、 走向、 倾角和滑动角的计算结果
Fig. 3 Calculating results of moment tensor solution of Xizang Dingri MS6.8 earthquake.
本文计算结果 | USGS计算结果 | GFZ计算结果 | 张喆等的计算结果 | ||||||||
---|---|---|---|---|---|---|---|---|---|---|---|
走向 /(°) | 倾角 /(°) | 滑动角 /(°) | 走向 /(°) | 倾角 /(°) | 滑动角 /(°) | 走向 /(°) | 倾角 /(°) | 滑动角 /(°) | 走向 /(°) | 倾角 /(°) | 滑动角 /(°) |
188 | 46 | -90 | 187 | 49 | -78 | 164 | 41 | -103 | 174 | 42 | -85 |
9 | 44 | -90 | 349 | 42 | -103 | 1 | 50 | -79 | 346 | 49 | -95 |
表1 走向、 倾角、 滑动角计算结果与USGS、 GFZ、 张喆等的计算结果比较
Table 1 Calculating results of the strike, dip and rake angles from this study are compared with that from the USGS, GFZ, ZHANG Zhe and others
本文计算结果 | USGS计算结果 | GFZ计算结果 | 张喆等的计算结果 | ||||||||
---|---|---|---|---|---|---|---|---|---|---|---|
走向 /(°) | 倾角 /(°) | 滑动角 /(°) | 走向 /(°) | 倾角 /(°) | 滑动角 /(°) | 走向 /(°) | 倾角 /(°) | 滑动角 /(°) | 走向 /(°) | 倾角 /(°) | 滑动角 /(°) |
188 | 46 | -90 | 187 | 49 | -78 | 164 | 41 | -103 | 174 | 42 | -85 |
9 | 44 | -90 | 349 | 42 | -103 | 1 | 50 | -79 | 346 | 49 | -95 |
图4 西藏定日 MS6.8 地震发震节面计算结果 左上为西藏定日 MS6.8 地震发震节面的计算结果; 右上为地震破裂传播过程的计算结果, 不同数字对应的颜色区间代表地震破裂传播过程中的先后激发区域; 下方为边界半径、 相对破裂速度的计算结果
Fig. 4 Calculating results of the seismogenic node of Xizang Dingri MS6.8 earthquake.
图5 西藏定日 MS6.8 地震序列精定位所使用的台站分布 红色五角星为西藏定日 MS6.8 地震的震中, 蓝色实线为断裂, 黑色三角形为定日地震序列精定位所使用台站分布
Fig. 5 Distribution of stations used in relocation of Xizang Dingri MS6.8 earthquake sequence.
图6 西藏定日 MS6.8 地震序列初始目录震中分布和精定位后的震中分布图 a 西藏定日 MS6.8 地震序列初始目录震中分布; b 地震精定位结果。红色圆圈为初始目录和精定位后的震中分布, 绿色五角星为定日 MS6.8 地震震中, 蓝色五角星为2025年1月13日连续发生的 MS4.9 和 MS5.0 2次强余震震中, 蓝色实线为断裂。F1 弄曲断裂; F2 措果断裂; F3 登么错断裂; F4 郭加西断裂; F5 措果断裂。图中断裂和地名根据石峰等(2025)的地质调查结果绘制
Fig. 6 Distribution of earthquake sequence before and after relocation of Xizang Dingri MS6.8 earthquake.
图7 西藏定日 MS6.8 地震序列的震中分布及深度分布剖面图 a 震中分布图; b 深度统计图; c AA'剖面图; d BB'剖面图; e CC'剖面图; f DD'剖面图; g EE'剖面图; i FF'剖面图。图a、 c—i中绿色圆点代表西藏定日 MS6.8 地震序列的空间位置(从定日 MS6.8 地震发生时至2025年1月14日), 紫色五角星为定日 MS6.8 地震主震震中, 蓝色五角星为2025年1月13日 MS4.9 和 MS5.0 2次强余震震中。图a中的红色实线为剖面线,紫色沙滩球为本研究此前得到的 MS6.8 矩张量解。图d、 f、 i中的红色实线为根据地震分布解译出的断层
Fig. 7 Profile of epicenter distribution and depth distribution of Xizang Dingri MS6.8 earthquake sequence.
[1] |
方金玲, 赵斌, 余建胜, 等. 2022. 2015年西藏定日 MW5.7 地震震源参数估计和静态应力触发研究[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42(9): 964-970.
|
|
|
[2] |
房立华, 吴建平, 苏金蓉, 等. 2018. 四川九寨沟 MS7.0 地震主震及其余震序列精定位[J]. 科学通报, 63(7): 649-662.
|
|
|
[3] |
李琦, 李承涛, 赵斌, 等. 2024. 2020年西藏定日 MW5.6 地震震源参数估计和应力触发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 67(1): 172-188.
|
|
|
[4] |
梁明剑, 董芸希, 左洪, 等. 2025. 2025年西藏定日6.8级地震登么错段地表变形特征及其成因[J]. 地震地质, 47(1): 80-89.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5.01.006.
|
DOI |
|
[5] |
何骁慧, 倪四道, 刘杰. 2015.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M6.5地震破裂方向性研究[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45(3): 253-263.
|
|
|
[6] |
何骁慧, 张冬丽, 张培震. 2019. 中强地震破裂方向性测定方法及其在发震断层判定中的应用[J]. 地球物理学进展, 34(6): 2158-2168.
|
|
|
[7] |
盛书中, 陈桂华, 徐锡伟, 等. 2022. 基于构造应力场识别震源机制解节面中发震断层面-以盈江地区为例[J]. 地球物理学报, 65(11): 4273-4283.
|
|
|
[8] |
盛书中, 王倩茹, 李振月, 等. 2025. 基于构造应力场研究2025年西藏定日6.8级地震的发震构造[J]. 地震地质, 47(1): 49-63.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5.01.004.
|
DOI |
|
[9] |
盛书中, 万永革, 蒋长胜, 等. 2015. 2015年尼泊尔 MS8.1 强震对中国大陆静态应力触发影响的初探[J]. 地球物理学报, 58(5): 1834-1842.
DOI |
|
|
[10] |
石峰, 梁明剑, 罗全星, 等. 2025. 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6.8级地震发震构造与同震地表破裂特征[J]. 地震地质, 47(1): 1-15.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5.01.001.
|
DOI |
|
[11] |
田婷婷, 吴中海. 2023. 西藏申扎-定结裂谷南段丁木错正断层的最新史前大地震事件及其地震地质意义[J]. 地质论评, 69(S1): 53-55.
|
|
|
[12] |
万永革, 沈正康, 刁桂苓, 等. 2008. 利用小震分布和区域应力场确定大震断层面参数方法及其在唐山地震序列中的应用[J]. 地球物理学报, 51(3): 793-804.
|
|
|
[13] |
魏本勇, 张钰曼, 石峰, 等. 2025. 基于现场调查的2025西藏定日 MS6.8 地震房屋震害与人员伤亡分析[J]. 地震地质, 47(1): 64-79.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5.01.005.
|
DOI |
|
[14] |
徐锡伟, 闻学泽, 叶建青, 等. 2008. 汶川 MS8.0 地震地表破裂带及其发震构造[J]. 地震地质, 30(3): 597-629.
|
|
|
[15] |
徐心悦. 2019. 藏南申扎-定结断裂系卡达正断裂晚第四纪活动性及其环境效应[D]. 北京: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
|
[16] |
张进江. 2007. 北喜马拉雅及藏南伸展构造综述[J]. 地质通报, 26(6): 639-649.
|
|
|
[17] |
张进江, 郭磊, 丁林. 2002. 申扎-定结正断层体系中、 南段构造特征及其与藏南拆离系的关系[J]. 科学通报, 47(10): 738-743.
|
|
|
[18] |
张小涛, 姜祥华, 薛艳, 等. 2020. 2020年3月20日西藏定日 MS5.9 地震总结[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41(4): 193-203.
|
|
|
[19] |
邹俊杰, 邵志刚, 何宏林, 等. 2025. 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 MS6.8 地震地表破裂解译与建筑物震害损毁统计[J]. 地震地质, 47(1): 16-35.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5.01.002.
|
DOI |
|
[20] |
|
[21] |
|
[22] |
|
[23] |
|
[24] |
|
[25] |
|
[26] |
|
[27] |
|
[28] |
|
[29] |
|
[30] |
|
[1] | 郭钊吾, 鲁人齐, 张金玉, 房立华, 刘冠伸, 吴熙彦, 孙晓, 祁诗淼. 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MS6.8强震发震断层三维模型与地震构造环境[J]. 地震地质, 2025, 47(3): 671-688. |
[2] | 张达, 石峰, 罗全星, 乔俊香, 王鑫, 易文星, 李涛, 李安. 西藏定日MS6.8地震最大地表同震垂直位移量及其地表变形样式[J]. 地震地质, 2025, 47(3): 707-717. |
[3] | 孟恒舟, 杨光亮, 秦海涛, 谈洪波, 刘胜, 王嘉沛, 黄敏夫, 张明辉. 2025定日MS6.8地震震源区及其邻区偏应力与岩石圈弹性厚度特征[J]. 地震地质, 2025, 47(3): 761-776. |
[4] | 刘胜, 谈洪波, 杨光亮, 孟恒舟, 秦海涛, 王嘉沛, 黄敏夫. 2025年西藏定日MW7.1地震破裂过程反演[J]. 地震地质, 2025, 47(3): 777-788. |
[5] | 万永革, 王润妍, 靳志同, 兰从欣. 2025年1月7日定日地震震源特性及对申扎-定结裂谷活动的启示[J]. 地震地质, 2025, 47(3): 806-819. |
[6] | 尹欣欣, 左可桢, 赵翠萍, 蔡润. 西藏定日 MS6.8 地震重定位及前震序列识别[J]. 地震地质, 2025, 47(3): 850-868. |
[7] | 王鹏, 戴宗辉, 孔雪, 李铂, 徐长朋, 张梦昕. 西藏定日 MS6.8 地震序列应力场演化特征分析[J]. 地震地质, 2025, 47(3): 881-896. |
[8] | 袁小祥, 林旭川, 陈子峰, 张建龙, 窦爱霞, 肖本夫, 杜浩国, 余思汗, 丁香, 方杰, 王书民. 基于遥感和震害仿真的2025年西藏定日6.8级地震建筑物震害对比[J]. 地震地质, 2025, 47(3): 932-948. |
[9] | 王雪竹, 吴传勇, 刘建明, 臧柯智, 袁海洋, 高瞻, 张金烁, 马云潇. 2024年1月23日新疆乌什 MS7.1 地震序列重定位与发震构造[J]. 地震地质, 2025, 47(2): 488-506. |
[10] | 石峰, 梁明剑, 罗全星, 乔俊香, 张达, 王鑫, 易文星, 张佳伟, 张迎峰, 张会平, 李涛, 李安. 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6.8级地震发震构造与同震地表破裂特征[J]. 地震地质, 2025, 47(1): 1-15. |
[11] | 盛书中, 王倩茹, 李振月, 李红星, 张小娟, 葛坤朋, 宫猛. 基于构造应力场研究2025年西藏定日6.8级地震的发震构造[J]. 地震地质, 2025, 47(1): 49-63. |
[12] | 许英才, 郭祥云. 2023年平原MS5.5地震矩张量反演及发震构造[J]. 地震地质, 2025, 47(1): 284-305. |
[13] | 王鑫, 张珂, 王玥.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MS5.9与MS4.7地震序列特征及其发震构造分析[J]. 地震地质, 2024, 46(6): 1314-1331. |
[14] | 许永强, 雷建设, 胡晓辉. 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MS6.4地震序列双差重定位及其构造意义[J]. 地震地质, 2024, 46(5): 1066-1090. |
[15] | 于悦颖, 李正楷, 杨云, 康清清, 钱佳威, 王俊菲, 瞿旻, 周昱辰, 李迎春, 许田. 2022年东台地震序列区域速度结构和精确定位[J]. 地震地质, 2024, 46(3): 627-644.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