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地质 ›› 2025, Vol. 47 ›› Issue (3): 777-788.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5.03.20250037
刘胜1,2,3)(), 谈洪波1,2,3),*(
), 杨光亮1,2,3), 孟恒舟1,2,3), 秦海涛1,2,3), 王嘉沛1,2,3), 黄敏夫1,2,3)
收稿日期:
2025-01-26
修回日期:
2025-03-11
出版日期:
2025-06-20
发布日期:
2025-08-13
通讯作者:
*谈洪波, 男, 1983年生, 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重力与断层构造活动反演研究, E-mail: thbhong@163.com。
作者简介:
刘胜, 男, 1999年生, 现为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固体地球物理学专业在读研究生, 主要从事地震数据处理以及相关反演研究, E-mail: liusheng233@mails.ucas.ac.cn。
基金资助:
LIU Sheng1,2,3)(), TAN Hong-bo1,2,3),*(
), YANG Guang-liang1,2,3), MENG Heng-zhou1,2,3), QIN Hai-tao1,2,3), WANG Jia-pei1,2,3), HUANG Min-fu1,2,3)
Received:
2025-01-26
Revised:
2025-03-11
Online:
2025-06-20
Published:
2025-08-13
摘要: 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发生 MW7.1 地震, 该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对该地震进行破裂过程反演可为地震灾害分析、 地震应急救援、 震后地震趋势分析等提供参考。文中基于USGS发布的震源机制参数(走向、 倾向、 滑动角分别为187°、 49°、 -78°)及IRIS提供的远场地震波数据, 利用迭代反褶积和叠加(IDS)方法反演得到定日地震的破裂过程。结果显示, 震源破裂呈现非对称双侧破裂特征, 与余震精定位一致性较好, 其破裂区域位于地表附近, 最大滑动量约2.3m, 破裂主要影响深度范围为0~9km; 释放总地震矩为5.5×1019N·m, 震级为 MW7.1, 地震持续29s, 地震矩释放率于16s时达到顶峰, 28s后大部分区域停止破裂。研究表明, 本次地震为发生在申扎-定结断裂带上的正断型地震, 滑动分布浅层集中趋势反映了地表结构较深层更为脆弱, 表明该区域浅部断层活动可能主导强震能量释放, 这可能是此次地震破坏性较强、 震害严重的原因之一。
刘胜, 谈洪波, 杨光亮, 孟恒舟, 秦海涛, 王嘉沛, 黄敏夫. 2025年西藏定日MW7.1地震破裂过程反演[J]. 地震地质, 2025, 47(3): 777-788.
LIU Sheng, TAN Hong-bo, YANG Guang-liang, MENG Heng-zhou, QIN Hai-tao, WANG Jia-pei, HUANG Min-fu. INVERSION OF THE RUPTURE PROCESS OF THE XIZANG DINGRI MW7.1 EARTHQUAKE IN 2025[J]. SEISMOLOGY AND GEOLOGY, 2025, 47(3): 777-788.
东经 | 北纬 | 深度/km | 节面 | 走向/(°) | 倾向/(°) | 滑动角/(°) | 震级/MW |
---|---|---|---|---|---|---|---|
87.36° | 28.65° | 10 | Ⅰ | 349 | 42 | -103 | 7.1 |
Ⅱ | 187 | 49 | -78 |
表1 USGS 2025年定日 MW7.1 震源机制解
Table 1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of the 2025 Dingri MW7.1 earthquake released by USGS
东经 | 北纬 | 深度/km | 节面 | 走向/(°) | 倾向/(°) | 滑动角/(°) | 震级/MW |
---|---|---|---|---|---|---|---|
87.36° | 28.65° | 10 | Ⅰ | 349 | 42 | -103 | 7.1 |
Ⅱ | 187 | 49 | -78 |
[1] |
白勇, 张省举, 董义国, 等. 2012. 青藏高原定日-木孜塔格峰地区重力场特征与断裂构造[J]. 地质论评, 58(2): 237-249.
|
|
|
[2] |
陈鲲, 杨婷, 王永哲, 等. 2025. 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6.8级地震的快速产出参数[J]. 地震科学进展, 55(3): 164-171.
|
|
|
[3] |
何玉梅, 郑天愉, 单新建. 2001. 1996年3月19日新疆阿图什6.9级地震: 单侧破裂过程[J]. 地球物理学报, 44(4): 510-519.
|
|
|
[4] |
李琦, 李承涛, 赵斌, 等. 2024. 2020年西藏定日 MW5.6 地震震源参数估计和应力触发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 67(1): 172-188.
|
|
|
[5] |
李雨森, 李为乐, 许强, 等. 2025. 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 MS6.8 地震InSAR同震形变探测与断层滑动分布反演[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2(2): 199-211.
|
|
|
[6] |
梁明剑, 董芸希, 左洪, 等. 2025. 2025年西藏定日6.8级地震登么错段地表变形特征及其成因[J]. 地震地质, 47(1): 80-89.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5.01.006.
|
DOI |
|
[7] |
毛燕, 刘娜, 段洪杰, 等. 2008. 震源破裂过程反演研究综述[J]. 地震研究, 31(S2): 642-645.
|
|
|
[8] |
石峰, 梁明剑, 罗全星, 等. 2025. 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6.8地震发震构造与同震地表破裂特征[J]. 地震地质, 47(1): 1-15.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5.01.001.
|
DOI |
|
[9] |
田婷婷, 吴中海. 2023. 西藏申扎-定结裂谷南段丁木错正断层的最新史前大地震事件及其地震地质意义[J]. 地质论评, 69(S1): 53-55.
|
|
|
[10] |
王楠, 李永生, 申文豪, 等. 2025. 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 MS6.8 地震震源机制InSAR反演及强地面运动快速模拟[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50(2): 404-411.
|
|
|
[11] |
王永哲, 陈石, 陈鲲. 2021. InSAR数据约束的2020年西藏定日 MW5.7 地震源模型及构造意义[J]. 地震, 41(1): 116-128.
|
|
|
[12] |
温少妍, 单新建, 张国宏, 等. 2018. 基于InSAR和远场地震波联合反演2008年 MW6.3 大柴旦地震震源破裂过程[J]. 地球物理学报, 61(6): 2301-2309.
DOI |
|
|
[13] |
许才军, 王乐洋. 2010. 大地测量和地震数据联合反演地震震源破裂过程研究进展[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35(4): 457-462.
|
|
|
[14] |
许力生, 陈运泰. 2002. 震源时间函数与震源破裂过程[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3(6): 1-8.
|
|
|
[15] |
杨婷, 王世广, 房立华, 等. 2025. 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 MS6.8 地震余震序列特征与发震构造[J]. 地球科学(待刊).
|
|
|
[16] |
张进江, 郭磊, 丁林. 2002. 申扎-定结正断层体系中、 南段构造特征及其与藏南拆离系的关系[J]. 科学通报, (10): 738-743.
|
|
|
[17] |
张进江. 2007. 北喜马拉雅及藏南伸展构造综述[J]. 地质通报, 26(6): 639-649.
|
|
|
[18] |
张晏浩. 2021. 利用大地测量与地震波数据研究2018年 MW7.1 安克雷奇地震震源机制及破裂模型[D]. 武汉: 武汉大学.
|
|
|
[19] |
张旭, 许力生. 2015. 利用视震源时间函数反演尼泊尔 MS8.1 地震破裂过程[J]. 地球物理学报, 58(6): 1881-1890.
DOI |
|
|
[20] |
张勇. 2008. 震源破裂过程反演方法研究[D]. 北京: 北京大学.
|
|
|
[21] |
张勇, 许力生, 陈运泰. 2009. 提取视震源时间函数的PLD方法及其对2005年克什米尔 MW7.6 地震的应用[J]. 地球物理学报, 52(3): 672-680.
|
|
|
[22] |
张勇, 许力生, 陈运泰, 等. 2014.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 MW6.1 (MS6.5)地震破裂过程[J]. 地球物理学报, 57(9): 3052-3059.
DOI |
|
|
[23] |
张勇, 许力生, 陈运泰. 2015. 2015年尼泊尔 MW7.9 地震破裂过程: 快速反演与初步联合反演[J]. 地球物理学报, 58(5): 1804-1811.
DOI |
|
|
[24] |
周仕勇,
|
|
|
[25] |
郑绪君, 张勇, 汪荣江. 2017. 采用IDS方法反演强震数据确定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地震的破裂过程[J]. 地球物理学报, 60(11): 4421-4430.
DOI |
|
|
[26] |
|
[27] |
|
[28] |
|
[29] |
|
[30] |
|
[31] |
DOI |
[32] |
|
[1] | 张达, 石峰, 罗全星, 乔俊香, 王鑫, 易文星, 李涛, 李安. 西藏定日MS6.8地震最大地表同震垂直位移量及其地表变形样式[J]. 地震地质, 2025, 47(3): 707-717. |
[2] | 许月怡, 徐贝贝, 徐晨雨, 邵志刚, 胡朝忠. 基于远震P波、 强震波形和InSAR联合反演2025年西藏定日MS6.8地震破裂过程[J]. 地震地质, 2025, 47(3): 734-746. |
[3] | 陈翰林, 王勤彩, 高锦瑞, 李君. 2025年西藏定日MS6.8地震序列发震构造[J]. 地震地质, 2025, 47(3): 747-760. |
[4] | 孟恒舟, 杨光亮, 秦海涛, 谈洪波, 刘胜, 王嘉沛, 黄敏夫, 张明辉. 2025定日MS6.8地震震源区及其邻区偏应力与岩石圈弹性厚度特征[J]. 地震地质, 2025, 47(3): 761-776. |
[5] | 万永革, 王润妍, 靳志同, 兰从欣. 2025年1月7日定日地震震源特性及对申扎-定结裂谷活动的启示[J]. 地震地质, 2025, 47(3): 806-819. |
[6] | 尹欣欣, 左可桢, 赵翠萍, 蔡润. 西藏定日 MS6.8 地震重定位及前震序列识别[J]. 地震地质, 2025, 47(3): 850-868. |
[7] | 王鹏, 戴宗辉, 孔雪, 李铂, 徐长朋, 张梦昕. 西藏定日 MS6.8 地震序列应力场演化特征分析[J]. 地震地质, 2025, 47(3): 881-896. |
[8] | 袁小祥, 林旭川, 陈子峰, 张建龙, 窦爱霞, 肖本夫, 杜浩国, 余思汗, 丁香, 方杰, 王书民. 基于遥感和震害仿真的2025年西藏定日6.8级地震建筑物震害对比[J]. 地震地质, 2025, 47(3): 932-948. |
[9] | 陈子龙, 刘刚, 李琦, 陈威, 赵昕宇, 林牧, 陶隆文, 乔学军, 聂兆生. 2024年乌什MW7.0地震InSAR同震形变与发震构造[J]. 地震地质, 2025, 47(2): 429-447. |
[10] | 盛书中, 王倩茹, 李振月, 李红星, 张小娟, 葛坤朋, 宫猛. 基于构造应力场研究2025年西藏定日6.8级地震的发震构造[J]. 地震地质, 2025, 47(1): 49-63. |
[11] | 徐晶, 季灵运, 刘传金. 2022年泸定MS6.8地震震前区域变形背景及同震形变特征[J]. 地震地质, 2024, 46(3): 645-664. |
[12] | 缪思钰, 张海江, 古宁, 李俊伦, 谭玉阳, 华思博, 张勇. 基于地震和InSAR联合反演2018年ML5.7兴文地震破裂过程[J]. 地震地质, 2024, 46(2): 397-413. |
[13] | 刘建欢, 陈建业, 赵吉海, Deyan Draganov. 基于指数相位相关性目标函数的全波形反演[J]. 地震地质, 2024, 46(1): 48-62. |
[14] | 邓文泽, 刘杰, 杨志高, 孙丽, 张雪梅. 青海玛多MS7.4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反演结果的初步分析[J]. 地震地质, 2022, 44(4): 1059-1070. |
[15] | 邱江涛, 季灵运, 刘雷, 刘传金. 2020年西藏尼玛MW6.3地震的InSAR同震形变与构造意义[J]. 地震地质, 2021, 43(6): 1586-1599.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